第11章(1 / 2)

但李丽颜没回娘家,没住夫家,孤身一人在外,不知是亲故全无还是有其他事由,行事自然要更谨慎些。

这栋楼边上是孙九娘另外一个租楼,两处紧紧挨着,那边住的大约都是在汴河大街上做工的家口,瞧着都是本分人,同孙九娘也是多年交情,住这里比其他地方要安全得多。

沈怜雪想到李丽颜今日的怨恨眼神,便说:“团团,你丽婶总归命途不顺,你莫要问她往日旧事,记得了?”

“记得了,团团不问。”沈如意乖巧应声。

说到这里,沈如意便想起中午那一顿鸡蛋饼,她心中一动,道:“娘,我觉得你做不了茶娘子。”

茶娘子同旁的工差不同,不仅要会说话会迎奉,还得有一把子力气,可以背得动沉重的茶炉茶水,虽然李丽颜说她可去做烧炭做水的杂役女使,但毕竟要让李丽颜托关系卖人情,自是不妥。

沈怜雪往日有什么事,都喜欢同女儿商量,她不是个有主见的人,便是女儿幼小,她大多数时候,却也是都听女儿的。

也不知是女儿天生聪慧还是如何,每次问了她,结果倒总是好的,也是稀奇。

“团团说娘做不了,但总要去试试呀。”沈怜雪哄着女儿说。

沈如意却想:“娘,咱们不若去卖鸡蛋煎饼吧。”

作者有话要说:

①宋朝的汴京,有许多闲汉或帮闲,就走街串巷,有人推窗要买饭食酒菜,给些铜板,他们就能帮着去饭店下单,是最早的快递小哥。酸馅就是酸菜包子。物价参考《宋代物价研究》

第6章

沈怜雪没听过煎饼这个词,她眨了眨眼睛,好半天才说:“鸡蛋煎饼是何物?”

其实那本《菜谱》上,那道菜并不叫鸡蛋煎饼,准确来说,它应该叫煎饼果子。

这么说的话,母亲就更听不懂了。

沈如意想了一会儿,她道:“家里的锅太小啦,如果能有个铁板板,娘到时候做的时候直接把面粉糊糊倒在铁板上,摊平摊薄,然后再打鸡蛋,也把鸡蛋打碎铺在饼皮上,是不是会更好吃?”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沈如意之前看那本菜谱的时候,看得懂的她都很想吃,想一想都要流口水,而且那些几乎从未见过,当时她便认真记下,甚至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现在,似乎机会就来了。

沈如意刚刚还难过得不行,现在就精神抖擞,她甚至跪坐起来,伸手开始给母亲比划。

屋子里黑暗无光,只有窗外零星散落进来的月色,能让沈怜雪勉强看清女儿的动作。

就听沈如意叽叽喳喳:“娘,这还没做完呢!”

她越说越起劲儿:“把鸡蛋打好之后另一面的饼皮就快熟了,等饼熟了,就把它整个,这么反过来。”

她比了个翻面的动作,又在半空中比那平锅大小:“翻面之后,鸡蛋那一边就烤出焦香,饼皮这一面就刷上酱料,嗯……”

她回忆了一下《菜谱》上的说法,自己化用了一下:“大概就是大酱和甜酱?这个我也不知道。”

沈如意卡了壳,却不在意,直接跳过这一步:“然后就可以撒一些酱瓜腌萝卜,加一根油条,新炸出来的最好,又苏又脆,然后把煎饼这么一裹,就做好啦!”

她说得七零八落,又是从没见过的东西,若是外人听,只定要满脸迷茫说:“什么东西?”

但沈怜雪却不是外人,她是沈如意的母亲,也是极有做饭天赋的人。

她并不觉得女儿年幼就去敷衍她,反而特别认真思索整个制作流程,然后道:“应该用黄豆酱和甜酱混合炸制,若是要做,到时候确实要尝一下口味。”

“油条就是油果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