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闱前三天,刘氏就给兄弟俩收拾了行礼,送着走了。
张蕙畹如今已经不是整日胡吃闷睡的婴儿了,可以在院子里来回走,院子里都是松松的黄土地,就是摔了,也不怎么疼。
所以经常自己溜达,一开始,刘氏还担心她摔跤,或是被院子里的公鸡啄了眼。后来发现,这丫头就是个激灵的,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根小棍子,如果走路不稳了,就柱一下。公鸡近前,就挥舞着小棍驱赶,嘴里还吆喝着,可爱非常。
村子里来串门的,都引为稀奇的笑话。所以张蕙畹的聪明,还没满周岁,就已经在村子里传遍了。
张惠畹靠在刘氏的大腿,和两个哥哥站在院外,看着辘辘而去的马车,不禁暗暗祝祷,希望爹和二叔一举得中,这样,娘亲也就不用再这么辛苦了。
张蕙畹现代时,自小在城市长大,唯一接触过的农家,是旅游区的农家院,可亲身经历才知道,果然是粒粒皆辛苦啊!
爹和二叔都不善农事,虽有隔三差五的几个舅舅来帮忙,娘也是辛苦万分的。回来,还要做饭、洗衣、收拾家务。
张蕙畹在一边看着,都心疼,想着自己要快些长大,至少也能帮些忙。因心疼刘氏,所以蕙畹异常省事,如今还没满周岁,就不再吃奶了。自己拿着调羹,吃些希汤烂饭的,令刘氏很欣慰。
张家迁居
秋闱怎么回事儿,蕙畹不大清楚,估计和现代考公务员差不太多吧!刘氏每日心不在焉的收拾家务,幸好地里不用怎样操持了。
蕙畹觉得三舅这个人,真是有些道道。不说别的,就是这个换茬种植,蕙畹好像在现代的新闻里听过,算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了。
最重要的是,不用怎么管,只浇几次地,就成了,真算很轻松。所以虽然是大秋时节,刘氏反而闲了下来,不过尽日收拾些家务罢了。
说道家务,蕙畹觉得还蛮有趣的。
开春的时候,刘氏就买了小鸡崽子来,圈了鸡舍,养起来。每天喂些麸谷,倒是长的飞快。
新盖的院子侧面,有一个不大的水塘。刘氏又买了些鸭子,时常让博文博武去哪里放养。蕙畹渐渐大了些,就被哥哥抱着,一起坐在塘边放鸭子。
春天的时候,塘边蹿起了许多芦苇杆,嫩绿的嫩绿的。到了盛夏,疯长起来,随着风沙沙作响,显得分外的清凉,加上旁边几棵大树上知了知了的蝉鸣,非常惬意的夏日。
蕙畹很喜欢和哥哥们来放鸭,所以只要哥哥们一去放鸭,她就依依呀呀的,抓着哥哥们不放,势必要跟去才行。
弄得刘氏和两个哥哥没法子,只能每次都抱着她去。水塘在侧面,刘氏怕照顾不到,所幸找了隔壁的二狗和青山帮忙,在侧面开了一个小门,这样,自己在院子里做活计,也能拿眼扫着点孩子们。
有了小门,就更方便了。往往闷热的夏日,睡醒了午觉,刘氏就会把一个板凳,搬到小门外,抱着蕙畹坐在那里乘凉,蕙畹倒是过了一个异常环保又清凉的夏天。
如今到了秋天,天气转凉,蕙畹也能蹒跚走了,刘氏怕两个儿子看不住她,就不让哥哥们抱着她去了,蕙畹为此郁闷了好久。
不过,自从爹和小叔进城考试,娘倒是每日都抱着她,在小门外做上一会儿,张望远处村口的大道。
蕙畹想,刘氏大概是惦记着爹爹和二叔呢。听娘和邻居的大婶说闲话,秋闱九天就结束了,可如今都快过了一个月,还没见着爹和小叔的影子,也没消息传回来。
二狗家原先这个老宅,有些年头了,院子里有一株不小的桂树,翻盖房子的时候,刘氏请了风水先生来看。
风水先生看了一圈,说院子中有颗树,成了个困字,恐会运道不通。当时张云卿兄弟正筹划着秋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