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便行了礼,出了老侯爷的院子。

崔福要下山,火华送他出门,一路往外走,崔福好奇的问道:“火华小哥儿,再过几日就是除夕,我瞧老侯爷的意思,竟是准备在山上过年呢。”

火华瞅了崔福一眼,欲言又止,老侯爷和侯爷置气,他做下人的先吃了一顿挂落,前日侯爷带人来接老侯爷下山,老侯爷连他的面也不见,说来说去,他父子二人闹别扭,还不是为了老侯爷去给崔老姑姑贺寿的缘故。

崔福越发不解,他问道:“清华观离京城又不远,好好儿的怎么不回府过节呢?”

侯府的私事,给火华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在外面胡言乱语,只得支支吾吾的说道:“老侯爷的决定,哪是我这个下人能插嘴的。”

崔福见此,不再多问,出了山门,径直下山。

且说崔福匆匆下了清华观,回到崔宅时刚到晌午,正当他赶着马车要进院子里时,就见翠娘提着篮子要出门,那翠娘看到他,忙不跌的跑到他跟前,压低声音说道:“福叔,家里怕是遭了内贼。”

崔福起先没听懂,听说有内贼,脸色都变了,惊道:“突然是怎么回事,哪里来的内贼?”

翠娘说道:“我早上起来烧饭,发觉厨房里的东西少了,疑心是新来的几个孩子不懂规矩,馋嘴偷吃,私底下挨个儿问了一遍,都说没进厨房,厨房里的柴米油盐我是有数的,我们这几个在崔家多少年了,何曾出过这种事,不是他们还能有谁?”

听说是这么回事,崔福放了心,不过他也不能直说是家里的大姑娘用了,不得不揽在自己身上。

“早上我赶着出门办事,天还没大亮,心想着早市怕是还没出摊,便在厨房里做了些吃的带在身上,不提防你倒误会了。”

翠娘虽有些纳闷,到底还是松了一口气,只道:“唬我一跳,我说呢,原来竟是你。”

那翠娘在崔家当差十几年,尽职尽责,厨房里还是头一回丢了东西,她叮嘱道:“往后你要用厨房,可得先和我提前打声招呼,大姑娘命我管着厨房,少了一根柴火,也都是我当差不仔细。”

崔福朝她摆摆手,说道:“知道了。”

打发她走了,崔福把马车赶进院里,先去找崔世君回话,彼时崔世君正在日头底下看书,阿杏坐在她身边打络子,崔世君看到崔福进来了,合上书,说道:“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当?”

“一切都好。”崔福应了一声。

院子里没有旁人,崔世君问道:“老侯爷在山上也都好?”

“我到的时候,老侯爷刚做完功课,听说我是来送年菜的,当即叫我拿给他过目。“崔福说道。

崔世君问道:“老侯爷说甚么了?”

崔福回道:“老侯爷问了是甚么陷儿的丸子,还叫火华拿给他尝了。”

听他说起经过,崔世君嗔道:“大冬日的吃冷菜,最伤脾胃,你和火华如何不劝着老侯爷?”

崔福笑道:“姑娘还不知老侯爷的脾气么,火华劝了,他不肯听,那火华就不敢再劝了。”

崔世君无奈,他那脾气,也不知何时才能改好。

想了一下,崔世君问道:“我炸的素菜丸子可曾合老侯爷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