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徐文长作的序。”
绍兴出才子,也出师爷,徐渭便是师爷与才子双重身份的结合,会稽与山阴二地人杰地灵,出过的进士不知凡几,如嘉靖三十五年的状元诸大绶与榜眼陶大临均是绍兴人,在柳贺印象中,张岱的祖父张元忭也是绍兴人。
可惜明代出书慢,别的省的书到镇江府城需耗费许多时日,应天府的书肆种类倒是丰富,可惜书太重了,带不了几本回来。
柳贺翻了几页,又把书递给施允,施允看过之后点头:“买。”
他俩现在经常搭着买书,两人都很会选书,又很爱看书,什么类型的书都能买上几册,对柳贺来说,这样相当于用同样的钱看了原来两倍的书。
“还有一本《南词序录》,两位公子可要看看?”伙计道,“这也是徐文长的书。”
《南词序录》是一本讲南戏的专著,和南人备受歧视一样,南戏也常常被忽略。这本《南词序录》虽然列着徐渭的大名,却因为讲的是南戏,文人墨客们看不上,销路并不好,伙计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推荐给二人的,并不指望二人会买。
柳贺却和施允对了个眼神。
买。
柳贺眼下的可支配资金比刚穿过来时多了不少,不过他花钱仍是克制,大头都在买书买笔墨上,他今日选的纸笔书籍等依旧狠狠还了价。
“新书读起来就是享受。”柳贺感慨道,“若是钱足够,我就将书肆里的书全买空了。”
难怪明代官员致仕后都爱在家里建藏书楼,买书果然会上瘾。
第59章 又一年
两日过后,提学御史耿定向将镇江府学及三县县学的生员集中于一处,岁试的等次也随即公布。
耿定向面色端肃,一旁的府县学教授脸色也是不愉,众生员看了之后心下难免忐忑,书读得如何,文章写得如何,众人心中都有数,有不少士子得了秀才功名后便没有了继续考的心思,只惦记着维持现状,然而学如逆水行舟,进起来难,退起来可容易得很。
位列第一等及第二等的士子名单最先公布,柳贺轻易地在红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又见施允也位列其中,心中自然安定了下来。
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幸福的事便是自己的努力有成果。
除了柳贺之外,姜士昌此次同样在一等,府学之中也有几位同窗名列一二等,其他士子不由对几人投去了欣羡的眼神。
耿定向随即公布了奖赏内容,如施允这样名列一二等的附生,可升等至增生,而如柳贺这样升无可升的廪生,则给予物质奖励,从府学的学田收益中发放一人一笔银子。
数额不多,可激励作用却很明显。
大宗师监督一省之学政,从他手中受赏,士子们可以吹上好一阵子的牛了。
奖赏完了之后,现场的气氛又比方才差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