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贺听得心头火起。

大明文臣的谥号顺序,先是文正,再是文成,之后是文忠、文端、文定等,文定这个谥号给别的官员倒也不错,毕竟文官能得谥号者只是少数。

可张居正为国创下的功劳,当真只配得上一个“文定”吗?

张四维之心,路人皆知。

何况张四维居于首辅之位,竟就不怕后来人评说,他眼下在天子面前要给张居正一个低低的谥号,难道就不担心日后朝臣们给他谋一个文庄、文顺吗?

柳贺思虑了一阵,还是给天子上了封密揭,他在其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请天子考虑到张居正这许多年为国、为民所谋之事,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柳贺心中明白,天子对张居正仍是有嫌隙,天子亲政已有一年,然而朝堂内外的诸多功绩都是由张居正创造的,是张居正冒天下之大不韪推一条鞭法,若非如此,国库不会如今日般充盈。

要知道,万历初推行考成法的时候,京官的俸禄还是由胡椒折抵的,哪像今日,朝廷想办成什么事,多少还能拿出些钱来。

而无论天子最终为张居正定了什么谥号,柳贺都不会再恳求,事非功过由后人评说,张居正恐怕也不愿向天子低头。

张居正归政已有一年,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多少削减了一些,不过他身为首辅

创下的功劳太大,以致百官知张居正而不知天子。

一直到七月,张居正的谥号才终于定下,天子最终用了“文正”这个谥号,想必也是感念张居正对江山社稷的功劳。

但柳贺一颗心仍是悬着未曾落地。

果然,到了八月,适逢皇长子出生,张四维向天子上疏,要改变朝堂上的烦事苛政,弘扬天子的恩泽。

柳贺与王锡爵道:“朝政之事,何来不烦不苛的时候?”

许是在张四维看来,张居正柄政时过于苛刻,令官员们无法放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