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事殚精竭虑,士子们必定理解府台的不易。”
扬州府科举最辉煌的年头自然是李春芳考中状元时,不过那时距今已有三十年,具体情形已经难以考证。
府试之日,柳贺也起了个大早,沐浴焚香后再拜过孔子后,柳贺先向众考生道明考场纪律,再命搜检兵丁谨慎搜检,之后便端坐于考堂之上。
府中众官员及府学教授等此时内心格外复杂前任几位知府主持府试时他们还未觉察,柳贺往堂上一坐他们才发现,柳贺的年纪竟比场上许多考生还要年轻。
不过众官员一想到他们也得受柳贺驱使,柳贺的年纪与他们的晚辈相当,内心便渐渐释然了。
府试开始后,柳贺在堂上坐了一会,便去各个考场巡视,考场中未坐满,想来是有部分考生搜检时被兵丁搜出夹带了。
柳贺一个考场巡过一个考场,考生们俱都是埋头苦思,也有考生抬头看向柳贺的,方才离得远,考生们皆知柳三元之名,皆未见过他真人,此时机会难得,偷瞧也必须得瞧上一眼。
第154章 盐事
第一场过后,考生们陆续将考卷交了上来,柳贺拿起一卷随手一读,以他如今的水准,批阅几份府试文章可谓相当轻松。
写得入他眼的文章,柳贺当场画上圈,之后几场虽还未考,但仅看头一场考生的发挥,柳贺便知该取谁不该取谁。
府试之中,考生的文章大多还停留在模仿古人的阶段,不少考生以文辞华美为专,句子看似骈四俪六对仗工整,但内容却空洞无物,细读之下并无太多可取之处。
这也和考生的阅历不足有关,书读得少了,写文章时就缺少支撑,正如建房子,基础不扎实,房子就很难牢固。
但可取之文还是有数篇的。
柳贺也能看出,不少考生在刻意模仿他的文风写文章,府试之前,柳贺也曾听下属官吏说,近日书肆中隆庆元年应天乡试和隆庆五年会试的程文集大热,府考的考生纷纷抢购。
事实上,柳贺任扬州知府后,府中士子的骄纵之气都减了许多。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人心态,读书人自持有才,便爱点评万物,爱议论政事,而大明朝读书人最大的追求便是考中科举为官。
而在科举一事上,柳贺的成绩足以令天下读书人服气,便是再骄傲的读书人,也不敢在柳贺面前夸耀才华。
柳贺要主持这一年的府试,扬州府的士子们都卯足了劲刻苦读书,不愿叫这位名满天下的柳三元看轻了去。
柳贺与府学、各州县学的教授们忙碌了几日,才将一府数千份考卷忙完,府试出卷、阅卷、监督皆知府一人之责,考生取与不取也只看柳贺一人,定名次时,柳贺难免会产生一种大权在握的自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