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仍收到了各路官员的孝敬若干,细数之下,大约有五千两之巨。

河漕官员不缺钱,大明人尽皆知,雁过拔毛这事他们一贯干得极溜,可看到如此大笔的孝敬,柳贺仍是惊诧。

他三叔也在河上混过一段生活,虽然干的不是河工的活,却也知晓一位河工及漕工干上一年能赚多少银两。

这五千两,足够养活多少人呢?

沿河官员为何要孝敬柳贺?

柳贺名义上为扬州府同知,但河漕上的官员对河漕之事向来消息灵通,一早知晓了柳贺要助力吴桂芳治理黄河的消息。

河道之事,河道衙门是有最终考核权的,尤其张居正实行考成法以来,管河的官员生命所系就在河道政绩上,柳贺虽无决断权,可他若是在吴桂芳跟前告一声状,这些官员也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第119章 回乡

柳贺日夜兼程,总算在计划日期内抵达了镇江府。

自进京赶考那日算起,他已有足足三年半没有回家了。

离京时天还有些热,再回家时,天气已经微微有些凉了。

柳贺挂着扬州府同知的官牌,西津渡口上官船远不如通州码头那般多,因而其余船都让柳贺先过。

柳贺下船时,便见一青袍官员迎上前:“柳大人难得归乡,为兄已是等候许久了。”

此人乃是镇江府同知周翰,嘉靖年间的进士,和申时行、王锡爵为同年,柳贺还在任帝王师时,借着这层关系,他和柳贺通过几次信。

柳贺为六品编修时,镇江知府及周翰对他都极其客气,柳贺升右春坊右中允时,两人还特意送上贺礼,口口声声称自己是柳贺家乡的父母官,贺礼便是镇江百姓贺柳贺荣升帝王师。

而现在,这周翰在他面前已经自称兄了。

想必他得罪张居正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

周翰来此,恐怕还因为他是镇江府的管河同知,黄河梳理一事与镇江府无关,柳贺对他的管辖有限,不过吴桂芳毕竟是漕运总督,周翰到底还是要小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