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十分骄傲。

柳贺的大度,何尝不是在说他已将此事放下?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这也代表着,他并未再将自己看在眼中。

……

柳贺也没在纪娘子面前提楚贤的事,他娘为人算是很大度了,可对楚贤的所作所为却很难释怀,毕竟纪娘子事事都为他考虑,谁伤害了他,纪娘子才会真正记仇。

总之两家日后再无干系便是。

柳贺是绝对不可能将两家结过亲的事说出去的,楚贤自己不仁义倒也罢了,何必连累他女儿?

若是柳贺公开,受伤害的只会是他女儿。

之后柳贺又回了一趟下河村,将家里的事务理理顺了,田亩的事他委托三叔三婶代为打理,无论他是否赴下一科春闱,他在下河村的时间不会太久了。

除此之外,柳贺也不忘拜访孙夫子以及丁显等几位族学的先生。

他是和施允一同去族学的,两人到时,先生们格外欣喜,因族学有时日未出过举人了,当初靳贵曾在丁氏接受过指导,之后靳贵考中了乡试解元,如今柳贺又是如此,对镇江府的学童们而言,丁氏眼下已经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人人都想如靳贵、柳贺一般,即便考不中解元,能考上举人也是祖宗保佑。

“明岁还是下一科再下场,你可决定好了?”从族学出来时,施允问柳贺。

两人同一场中童生、同一场中秀才、同一场中举人,又是族学时的同窗,在两人心目中,对方已是彼此唯一的知己,因而柳贺有什么想法都是直接对施允说的,施允也是如此。

柳贺反问他:“那你呢?年底不是还要成亲么?”

他这话刚问完,一向高冷酷帅的施允两只耳朵都红得透透的其实柳贺早已知道,施允这人并非冷酷,对方的性格比常人以为的更羞涩一些,只是以冷酷为掩饰罢了。

柳贺揪住这事不放,他已经开始被催婚了,施允却完全不需要发愁,简直……叫人羡慕嫉妒恨。

柳贺承认,施允是比他好看一点,而且年岁还比他略小一些,柳贺这个十

八岁的解元郎固然是春风得意,但施允也是举人,如此年轻便有了功名,同样是年少有为。

“我应当再等三年。”施允道,“待文章再精进一些。”

“其实我也是这般想的。”柳贺感慨道,“中举之后俗事缠身,想安下心来读书实在是难,年底之前我都未必能做好准备。”

柳贺之所以纠结,正是因为他还未做好会试的心理准备,若是信心满满,他早该一门心思准备上京了。

还有一点,便是他现在足够年轻,他才十八岁而已,过早踏入官场未必是好事,不如利用这三年好好沉淀沉淀,读读书,再享受一下在镇江府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