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的价格,一晚上约莫十两左右?”

看着小伙伴们似懂非懂的表情,沈丽姝总结道:“所以只是总数听着夸张,因为咱们多了两个和烤串一样赚钱的项目,暂且把这两项去掉,那一个半个时辰卖烤串的收入五贯多,跟摆摊就差不多了。”

这么一分析大家的思路就清晰了,沈大柳沉吟道:“所以姝娘要开店,其实就是为了增加这两项收入吧?咱们的烤串除非再添加新的、或贵的菜品,否则在收入上很难有大的突破。”

沈丽姝刚给了小堂哥一个肯定的眼神,那边表哥宋向民也恍然大悟了,“那姝娘想要把冰弄出来,也是要把这份收入再提高一些吧?是了,酸梅汤这些不像烤串,需要那么久才能烤熟,酸梅汤一次可以熬一大锅,只要客人喜欢,要多少咱们都能熬出来。”

沈丽姝也给他点了个赞。

没错,努力开发新产品才是捞钱的正确姿势。

由于他俩没有展开说说那神奇的制冰术,小伙伴们听到宋向民说“把冰弄出来”也只是微微一怔,随即就不再关注了,此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他们从此增加的两棵摇钱树,已经有人掰着指头开始算账了,“上午才一个半时辰,就赚了十五贯多,晚上还能开两三个时辰,是不是还能再赚二三十贯?”

沈丽姝谦虚的表示加上州桥夜市摆摊的收入,晚上保守估计能有二十贯,主要是新店势必要吸走摊位的顾客量,今天摆摊能赚个五六贯就不错了。

不过他们不放弃那块阵地,主要也是为了店里做免费广告,就算只有三五贯也值得好好做,生意好就多安排两个小伙伴去夜市摊帮忙,生意一般就少安排点人手。所以大家都不嫌弃夜市摊即将遭受的生意冲击,已经纷纷畅想起晚上的巨额收入了。

这样他们一天赚三四十贯,不到两个月就能把开店的所有成本收回来,还白赚一栋铺子,要啥自行车?

小伙伴们越想越兴奋,只有徐二舅和沈四伯还在努力消化这个事实,尤其是徐二舅,感觉听了又没完全听到,脑子里还有很多疑虑,却不知道怎么表达,急得都开始用手脚比划了,“姝娘,那个、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