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1 / 2)

至于万一他挡不住大梁?没事,宁婉音的西南观察名单里还有几个备选。

“另,调唐源、施方各领一军,驰援西南。上次就是他们驰援西南,曾与西南军配合作战。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宁婉音说完后半句。

除了少数了解西南战事的朝臣,大多数朝臣都愣住了。

啊?郁松?好像是西南一个将领,但这样的将领太多了。

西南战事不断,兼两次叛乱,除了东川侯长青,四部将领换了几茬,大多数人对郁松并不熟悉。

薛征闻言,眉头紧皱,面容严峻。对于西南战局,他格外关注。西南诸将,他也有些了解。但他就更没料到,宁婉音竟然能随口说出一个西南将领的名字,且这人选还确实很合适。

“太后圣明!”宋固率先出列赞同。

他还以为,宁婉音会选唐源。

宋固是文官,对于军务并不擅长,但他猜测,这人选是先帝留下的。

否则太后怎么会认识西南将领呢?所以他基于对先帝的忠诚和信任,第一个赞同。

宁婉音看向薛征,“肃国公有何高见?”

第268章 事若要成,先算人心

薛征快速在脑海中分析了一遍目前的局势。

若他提议薛党的将领,刚才这些坚决反对唐源的人,转头也会坚决反对他的提议。

中立大臣防的是兵权集中于一人手中。西北和西南连成一片,风险太大。但西南与东南连成一片,风险更大。

从一开始薛征就很清楚,薛党的将领,是不可能成为西南统帅的。

唯有提议一个中立将领,才能服众。

而从资历和熟悉西南这一点,从西南四部将领中择一,是最稳妥的选择。

宁婉音提了郁松,相对应,他可以提东川侯。

东川侯的资历比郁松老,在朝中的人脉也比平民出身的郁松广。若提议东川侯,所得赞同必定不少,足以和宁婉音提议的人选分庭抗礼。

他还能施恩于东川侯,拉拢董家。

虽然董家以前追随岑家,和薛家对立。但敌对也可以转换阵营,良禽择木而栖。

倒是像郁松这样的人选,薛征是不合适提的。这会让追随他的勋贵将门寒心。

身为勋贵势力的代表,维护勋贵的利益,排挤平民出身的将领,这是他的立场t?。

所以,薛征目前最合适提议的人选,是东川侯。

有些人才不推荐,不是眼瞎看不到你的才华。

而是,他们推荐的人选,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但是薛征沉默了一瞬,并没有提议东川侯。

为什么?

因为东川侯他不争气啊!

上一次西南之战,陛下未至之前,东川侯领着西南军被大梁打的节节败退。

东川侯作为一部大将尚可。

让他统帅大局,薛征担心他会一输再输。

到时候,西南兵败之责,东川侯首当其冲,保举他当统帅的薛征,也得上书请罪。

宁婉音再以东川侯不堪重用为理由,改唐源或昌平侯为统帅,那他更是不便反对。

薛征的主要目的是不让唐家染指西南的兵权……

如今目的已经达到。

至于宁婉音选的人……

若担不起西南的重任,那是太后娘娘用人不当,影响的是宁婉音。

若真能担得起,那也只能算宁婉音运气好了。

再者,郁松为帅,东川侯会甘心吗?他觉得,此事还可再观望观望。

“太后娘娘圣明。”薛征于是也恭敬表示认同。

两位文武之首皆表示赞同,其他朝臣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