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2)

频点头。

于是次日,王德直接从砖窑带着一骡车砖瓦过来的时候,有个十岁模样的半大少年也找了过来。

听王德介绍,这少年叫小佑,原本是街上的小乞儿,有一次捡了王德的荷包物归原主后才乞要一个铜钱,王德看他不贪心,给了他几文钱,又请他吃了一碗面,两个人就算认识了。

后来王德上工时,赶工期,深夜不归,凑巧被小佑见着了,于是撸起双手帮忙,手艺还不错,那之后王德忙不过来时就叫小佑帮忙。

发展到后来,王德每次忙不过来,就找小佑帮忙。

小佑每叫必到,也不奢望工钱,就图个温饱。

只是王德每次都会从自己的工钱里分三四文钱给他。

小佑穿得破烂,却很干净,看着瘦瘦弱弱的,人也沉默寡言,但机灵得很。

上梁攀房王德还要爬梯子,小佑则不声不响,从地上嗖地一声便攀沿着上了檐顶,简直就是只野猴子。

那萱萱稀罕得很,每天不玩儿别的,就跟前跟后,等着看小佑灵巧地翻墙落地,如鹞子般起落,拍着小手掌笑着嚷:“小佑哥哥好厉害!再来一个!”

一师一徒热热闹闹干活的当儿,那王嫂子也在屋子里跟着柳氏做衣裳,做好了自己跟王德的衣服后,王嫂子回大杂院也没事,就帮柳氏缝制,等王德收工了再一块儿回去。

王嫂子手脚麻利,针线活也好,做得比柳氏也快,柳氏过意不去,想开工钱给她,王嫂子拒绝了。

“陈三嫂您别客气,反正平时我也就一个人呆着闲得慌,我给您做衣裳,您陪我说话解闷,正好。”王嫂子道。

虽是贫贱夫妻,但王德对自己这位小娇妻好得很,都是自己出门赚钱养家,没舍得让王嫂嫂干粗重活。也是因为这样,养得王嫂嫂性子单纯,没啥心眼,柳氏也是信得过她,才会愿意有事时放心托她照顾小女儿。

柳氏看王德夫妇俩都在给自家干活,心里感激,不时地跟陈念莞说王嫂嫂这人怎么怎么好,陈念莞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王德同样干活利索,首先就把屋檐要修的地方补好了,再将破墙修好,铺整好院子里头的石子路,按照陈念莞的要求,就在灶房外不远处垒了一个大土灶,又在枣树旁边弄了个中空的四方台,外头留一个风口门,上面再加一块可活动挪开的薄石板,才来对付最后的大工程,垒池子。

按照陈念莞的设想,这池子依照假山的范围来砌,用青砖,砌个半弧形,就图它好看,高约莫六十公分即可,毕竟用来暂时养鱼的,有点深度比较好。

另外还要留一个出水槽口,外头用一段大竹筒接出去,方便清洗池子时排水换水。

至于池子底部,自然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就算是在地面,也应该先做好防水,最好用泥浆连同墙面铺一层,然后倒进鹅卵石子填满最底下那一层。

因为一开始就跟王德说好的,那石子也由小佑收集来了,王德按部就班,陈念莞说什么,他跟小佑做什么,不到五日,囊括假山在内的池子就做好了,验收时倒进五十公分高的水,放置两个时辰后也不见墙面漏水,陈念莞忍不住又给王德竖起大拇指点赞。

王德跟小佑两师徒看着陈念莞将出水口打开,放出池子里的水,颇为好奇:“这当真就能养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