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2)

柳青搬到府城榴花巷,那张二郎就不好继续住他的厢房,陈念莞提前得知这事儿后,早收拾出了东边的一个客房,置办好床榻书案,张二郎就搬到东厢去了。

知道张二郎跟自己同住一院,柳青颇为激动。

过年的时候,两人在柳家村有过切磋的情谊,见面觉着份外亲切。

“张二兄弟,那府试考得如何?凭你的才干,定能轻松过关才是。”柳青早过了府试,已经是童生,早有今年秋闱时下场参加院试的资格。

虽说两人相识时,张二郎连县试都没考,也不妨碍柳青对张二郎的欣赏。

张二郎与自家表妹定亲的事,他也听闻了,心里丝毫没有不满跟羡嫉,反而很满意多了这一位亲家。

张二兄弟才学过人,考中是迟早的事,届时大有可为,他等只要拭目以待就是了。

“不敢奢望过多,能过就好。”张二郎也笑着答。

如今他是全靠这半年多的书院学业捡起的才识,虽然依然记不起前尘,可往事里留下的旧印记,还是铭刻在脑海里,就譬如第一次念的书,拿起看第一行,有相关内容自然而然地就涌进了脑子里,没做过的策论,拿起笔墨,破题写第一句话,有相关论点观念自然而然地就冒了出来,怕是没有失去记忆前,自己就有的经验。

过了县学之后,张二郎对自己的念书才能就越来越自信,此时也对自己能考过府试很笃定。

名次高低暂且不提,但考过取个童生,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是以才这么回柳青。

柳青哈哈一笑,安顿过后,第二日就去梧山书院报道,等再次回来的时候,兴冲冲地又到东厢找到了张二郎。

原来他听说了梧山书院的院长要办一个诗会,极力邀请参加府试的学子们,递诗帖到书院投递,过了,便会下发邀请帖,凭此进入诗会,才学突出者甚至可以招为梧山书院的学子。

柳青身为梧山书院的新进弟子,当即兴冲冲回来想叫张二郎试一试。

梧山书院跟青云书院同样有名,甚至还胜出两分,毕竟一个是县城里的书院,另一个则在府城办学多年,书院里有几位小有名气的大儒。

如果说青云书院是抚宁县周边的学子想要进去的求学之地,那梧山书院便是楚州府辖内包括十五个县城的学子都梦寐以求的念书圣地。

要举办诗会的消息一出,那府城里的学子纷纷拿出十二般精力,作诗投贴,就想着能得梧山书院夫子们的赏识,便有机会到梧山书院念书。

柳青在梧山书院见着递名帖的人,川流不息,从他进门报到,到他离开,就没有散过。

听柳青说完这事,张二郎却摇摇头,表示就不掺和了,倒是过来拜访的曾四兴趣很浓厚。

“我也早听说梧山书院办这诗会的事,咱们这些默默无籍的人,可以进去增涨见识!”

“那曾四你可做诗投贴!”

“你怎知我没投呢?”曾四干咳一声道。

“过了?”柳青跟张二郎均问。

“自然是,过了的。”曾四身子都坐直了几分,而后从袖中掏出了一份请帖,面带得意,“如何,张二?你也去投首诗,咱一起去开开眼界?”

张二郎思忖后,依然摇头。

毕竟他是青云书院范山长收的弟子,这等获取别家书院夫子赏识的事,做了,怕是有轻视师门的嫌疑。

曾四也知道张二郎的实际情况,所以在自己投贴时,也没叫上张二郎。

反正自己是没得范山长特别青睐的,爹不疼娘不爱,若在梧山书院碰着个大儒能收自己为徒也是好的,若没收获,说是去诗会凑热闹的,也没人会说闲话。

眼看着近晌了,屋里头没吃的,三个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