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18 / 141)

鲜马粪。“官道并不是这个方向。”带路的那位骑士一脸迷惑,“他们走的路稍微偏西了点。”“那是通往哪里?”“那边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条赵牛河,很短,从长清的连杨堤一直流到禹县就断了。”高大为摩挲着下巴,也有些迷惑。开始他以为太子打算弃马乘船,可是这条河根本流不到德州,何况大雨还在下,河滩跑起马来十分危险,这又是何必?想了一圈,他也没想明白。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确实往那边去了,而且是两匹马,没有分头逃命的迹象。高大为把雨笠一拍,恶狠狠道:“管他娘的,追上去再说!”骑士们齐声应诺。在高大为的带领下,他们死死向着马粪遗留下来的方向,飞速向前追去。不知太子的坐骑是不是拉了肚子,每走百十来步,地上就会遗落一点点马粪,哩哩啦啦,始终不断,简直就是最醒目的坐标。暗夜里的大雨,犀利得如同伏兵乱箭齐发。雨笠和油披早就不管什么用了,每一个人浑身都湿透了,连坐骑的马鬃上都浸饱了水汽,随着上下颠簸不断甩出。眼看都要追出齐河县县境了,突然最前方的哨探叫道:“有点子!”众人一齐向前看去,雨中似乎闪过两匹马的影子,在朝着西边拼命跑。所有人精神一振,追了这么久,总算抓到尾巴了,一时间无不奋勇向前。他们追着追着,不知不觉进入了一条巨大的土沟里。这土沟阔约十五步,深约二丈,两侧都是陡峭的斜坡,中间是一条蜿蜒长槽,看起来像是个倒梯形。槽底荒芜很久,东一块、西一块的,不是野生灌木就是庄户人家偷偷开的菜田。骑兵们不得不排成一字长龙前行,像一把直刀缓缓插入鞘中。高大为一边驾驭着马匹,一边问那个带路的骑士:“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古怪?”那骑士道:“这里原来是条河,叫利民河,老发水。洪武年间有个姓赵的县令和一个姓牛的县丞,俩人重新开了条新河,把水全引去了,所以老百姓都叫它赵牛河。这条旧河道,便荒弃成了一道利民沟。”高大为听完,松了一口气,把最后的警惕也放下了。既然是条干涸的河道,下点雨肯定不会造成什么麻烦。对方就四个人,更不可能设下埋伏。太子那一党大概是慌不择路,所以才会跑进这里来。这种地形,对追兵来说实在很舒服,只要往前跑就够了。“全力追!”高大为下达了最终的突击命令。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再体恤马力,更不必担心伤了蹄腿什么的,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骑兵们齐声发出一声喊,各自催动坐骑,一时间沟底的马蹄声如雨落,甚至盖过了真正的雨声。这条利民沟并不算十分笔直,它的走向就像蛇身一样弯弯绕绕。所幸沟底还算平坦,骑兵们在沟底向前风驰电掣,很快便在一处急拐弯处,追及那几个逃亡者。严格来说,马有两匹,但只有一个逃亡者,看穿着正是太子。他勒马停在拐角处,仿佛在等着他们到来。高大为一见仇人,眼睛登时红了。他不暇多想,一踢马肚子,拔刀、催速、发令一系列动作同时完成。麾下骑兵也纷纷亮出武器,以高大为为中心,沿两翼向前延伸,赫然是三面包抄用的鹤翼阵。这些骑兵素质相当可以,在雨夜深沟这种逼仄环境下,仍能如此迅捷地变阵突击。他们与太子的距离在飞快缩短,三十丈、二十丈、十五丈……眼看就可以伸手将其擒下。太子终于动了。他一抖缰绳,转身要跑。高大为正要喝令擒拿,心中却没来由地涌现出两桩警兆。一桩是太子的身形。太子身材不算长大,略显矮胖,可眼前那位“太子”却是高高瘦瘦。刚才离得远了,还看不太清楚,这会儿凑近了,却能轻易分辨两者差异。即使是假的,其实也不妨。因为两匹马都在眼前,这意味着真太子弃马步行,根本逃不出去多远,就算逃出去,也赶不及上京,无论怎样都是输。可高大为还未及细思,第二桩警兆又从身后传来。这是一种古怪的声音,低沉如雷,奔腾如马,还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咆哮和碰撞。它由远及近,推进速度极快,几乎一霎时,便在耳朵里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