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用他家的船又买他家的菜,一碗饭吃两遍,两口子如何不愿意。反正那菜三日才进一回,白放着还不如租出去。

李氏做的味道好,卖的小食不过一个时辰就消耗殆尽,春夏两岸风光正好时一日下来刨去成本能赚上五六十文,码头抗包的汉子腰酸背痛劳作一天也才拿四十文。

但这样好的买卖李氏并不常去,家里病的病小的小,只有梅姐儿得用些,对着一大摊子家事来说依然不够用,她能让十三岁的小姑子在冬日里洗衣裳么?

在家做女儿,可能就是一个女人一生最快活的时候了,又不是在乡里种地,没有必要谁也不会让她们干多少活儿,也就是灶上地上的帮把手罢了,李氏自家做姑子时过得怎样,如今梅姐儿几个也过的怎样的日子。

如此李氏自己就太劳累了,张大郎早有心给妻子买个婆子使,让她也享点福,不想一家竟穷了这些年,但如今才瞅着空子买了来。

起初张大郎买了孙婆子回来时李氏还生了一场气,家里一点余钱都没有就呼奴唤婢不像个样子。

但日子一久她也觉出好来终于能抽出手做点自己的事。

张知鱼跟着李氏去过几回春河,河上来往商贩络绎不绝,周边说书的茶馆又多,附近的小孩子都喜欢去那儿玩。

水姐儿是王阿婆的老来女,老两口难免偏疼些,性子虽比夏姐儿静,但也静得有限,甚至还更倔,夏姐儿唬她两下还能唬住,水姐儿要干什么那真是十头牛也拉不回。

一听春河,水姐儿就坐不住了,虽然还没到元日,但周围哪家小孩没玩花炮,真到了年节上,那就不新鲜了,孩子们玩的就是新鲜。

昨儿翻花绳还有小姐妹拿了来耍,水姐儿也想要一个,奈何从早上等到现在都没等到货郎,不过春河肯定到处都是,想到这水姐儿便撂下针线对王阿婆道:“娘,我也去给嫂子干活,挣了钱回来给你买团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