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1 / 2)

曾静是谁呢?

此人是湖南人,受“华夷之说”的影响,不少人一直都有反清复明的心思,他就是其中一个。

历史上因皇上继承大统饱受争议,又有廉亲王等人推波助澜的原因,不少老百姓都知道皇上“谋父逼母”。

所以他也就拉拢了同道中人撺掇着朝中大臣谋反。

历史上,得他选中的正是已擢升为川陕总督,取代了年羹尧位置的岳钟琪,岳钟琪是多忠心的人呀,一知道这消息很快就上书朝廷。

按理说抓到这样心怀不轨之人,一刀杀了方能一了百了,偏偏历史上的雍正是个敏感、要强且小心眼的人,等着曾静被运送到京城之后,得他亲自审理,更是对曾静策反书中的内容一一反驳,明确表示了大清具有正统地位,他也不像曾静说的那样不堪。

甚至……历史上的雍正还逼迫曾静写下数万字的悔过书。

到了最后,历史上的雍正不仅没有砍了曾静的脑袋,将曾静免罪释放不说,还留下圣旨“将来子孙不得追究诛杀曾静”。

这还不算,他还将曾静的供词改编成《大义觉迷录》,命曾静四处宣讲。

直到今日,年珠还记得自己初次听到这事时与同桌是哈哈大笑,觉得这雍正帝还是怪搞笑的。

但如今,她只觉得皇上就是一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太在意旁人的看法呢,殊不知,原本许多人不知道曾静曾打算反清复明,这样一闹,谁不知道?

若皇上真能放过廉亲王一马,留廉亲王一命,兴许就不会有曾静一事。

***

一转眼,很快就到了腊月。

皇上于早朝上宣称年羹尧罪大恶极,但因打仗有功,福及川陕百姓,褫夺其川陕总督一职位,将其贬为京城城门守将。

朝中无人反驳,就连李卫也没有蹦出来。

毕竟年羹尧身上的功绩谁都不能抹去,派他去看守城门,既保住了年羹尧的性命,又叫众人看到皇上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

当然,严惩不贷中还有那么点小小的仁慈。

隆科多等人只盼着年羹尧早些回来,来日,他们定要好好在年羹尧面前耀武扬威,报一报从前之仇的。

年珠听说这消息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甚至还安慰年遐龄等人起来。

“祖父,大伯,不管怎么样,阿玛的性命总算保住了,当守将就当守将吧,阿玛这性子若好好磨挫磨挫,以后未必会不得皇上重用。”

“如今皇上刚登基不久,正是需要用人之际呢,你们说是不是?”

“阿玛这罪已定,接下来,咱们一家老小也能高高兴兴过个年呢,紫禁城中有姑姑在,有我置办的那些产业,再加上咱们年家也是世代书香世家,这日子呀,还是与从前一样样的过呢。”

经她一番劝慰,年遐龄等人这才觉得此结果容易接受多了。

年珠则想着自己得进宫谢恩。

她这边刚命人准备着明日进宫的衣裳,就听说李四儿来了。

说起来,自玉柱那夜回家后,李四儿就不顾隆科多劝阻几次三番登门。

虽说觉罗氏不明所以,不知道这人要做什么,却是毫不犹豫将人挡在了门外。

这李四儿虽张狂,却也不是一点脑子都没有,一点脑子都没有的人,也不会得宠这么多年,她想着年羹尧身居要职,觉罗氏出身尊贵,并不敢真的在年家造次。

今日……年珠想着这个李四儿一听说年羹尧被贬官的消息,就马不停蹄过来了吧。

她笑道:“既然李夫人过来了,又是专程来看我的,那就叫她进来吧。”

年珠很快在偏厅见到了李四儿。

先帝正在丧期,李四儿身上穿着厚厚的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