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祖基本实现了他的承诺,所有人里为唯独排除了两个:黎亚岷,以及万俟祖本人。
沈惟笛思考了很久,最后找上谷安。
“我要转型。”
作为执行经纪人,谷安没和黎亚岷一起出国,只让团队其他经纪和三个生活助理去伺候祖宗。
听到沈惟笛的要求,且确定他不是又开始发神经,谷安放下手头工作,叹了口气。
找了个空的会议室,谷安以资深经纪的身份,和沈惟笛认真聊起本该在他入行就详谈的事。
……
人们对从事娱乐相关职业群体通俗称为“娱乐圈”,“娱乐”当然是重头。
实力是衡量艺人的标准之一,热度和关注也是。
有底蕴的演员就算没有曝光,也能靠下一步作品重回大众视野,因为她/他已经被大众认可了。
她/他的名字不再是无意义的符号,标签,在大众心目中,他是鲜活的人类,然后才是各种展现出的特质。
热度和关注则是另一个赛道。
说白了,这是一群只争朝夕的群体,他们靠扁平又讨喜欢的形象吸纳受众,形象固定下来之后很难转型。
如果一开始人们是冲着「甜美」来的,她就不能性感,如果大众需要「邻家弟弟」,他就不能桀骜。
而标签化的结果就是,可替代性太强了。
在一部影视作品里,不同的演员,会决定整个剧不同的上限和下限。
包括同剧本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即使两位演员的定位相近,擅长类型雷同,他们完成的作品也绝对带着浓烈的个人特色。
流量不同,换谁都一样。
失去曝光后,只需要半年,或者几个月,流量就会被另外相同标签的流量所取代。
所以演员可以失败。
演员经常失败,选错剧本、剧组本身有弊病,宣发错位……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整部戏暴死。
演员可以失败很多次,直到大众对其失去信心。
流量不能失败,一次也不行。
“你想转型我能理解,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想把你慢慢过渡为演员,这个过程肯定不会太快,还要看市场反馈。”
谷安说,“现在祖哥开始着手新的业务,机会也多了很多,如果你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还是要等他回国之后详谈。”
沈惟笛:“你真当我蠢吗?跟我说这些废话?”
谷安不疾不徐道:“这是我的免责声明,不然事后不好跟祖哥交代我也很高兴你清楚现在的处境,也只是告诉你,我们一直在为转型做尝试。”
沈惟笛冷笑:“我说要转型,你甚至问都不问转什么。尝试,什么尝试?让黎亚岷心里憋着气的尝试?”
谷安思考了会儿:“可问题在于,你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吗?”
沈惟笛只擅长剑拔弩张的对话,也很少吃亏。
唯独在和万俟祖交流的时候,他会被压得插不上话,思路也被带着走。
谷安是万俟祖一手带出来的,也学到几分男人的本事。
他和强势不沾边,长相和气质都做不到万俟祖的程度,但他很会抓痛点。
你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吗?
沈惟笛想被所有人看见。
怎么被看见,这件事是万俟祖决定的。
沈惟笛一直被安排着。
家里人安排他当黎亚岷未来小孩的备用品,万俟祖需要能吸金、同时和黎亚岷针锋相对的艺人。
沈惟笛只清楚不能再继续这样,但真说自己想干什么……
他不知道。
会议室陷入沉默。
陡然间,谷安手机消息提示打破了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