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里最不起眼的了。想想也是,前头有哥哥后头有弟弟,还有个打小就能作的妹子,他这个中不溜丢又格外省心的老二,自然没人理会了。先前,他也没想那么多,毕竟他哥待他极好,有啥好吃的好喝的从来不会忘了他,他和弟弟三山的关系更不消说。
可那是先前……
自从三山子跟着孟秀才做学问,他再也不是从前的他了,怎么说呢,如今的三山子瞧着就和孟秀才一般无二,打村里过不与人寒暄不打招呼可以说目不斜视,回家后也是目不染尘的鸟样,兄弟之间说不到两句话他就做学问去了,聊个天还引经据典的,偏他那做派只能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读书人这一套套的倒是学回来了,可都没学到精髓。
孟秀才目不染尘,人家不过十五就中了秀才,他是真能读书,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策文锋芒毕露,村人服气。
三山子算啥?比孟秀才小不了多少,这还在学三百千,背都没背全,字儿才认了一小半,在这个基础之上他那做派就显得可笑了。
索性杨树村这边除了周家自个儿没人知道三山子的进度,孟秀才也不是多舌之人。这样三山子才勉强保住了名声,外头只说老周家要出个读书人了。
人家随便说说而已,大伯娘还真信了,对小儿子寄予了厚望。
二山子虽然没听孟秀才说过什么,过年那会儿他哥跟着阿爹去孟秀才家里帮忙,挑水砍柴修缮房屋,孟秀才良心发现同阿爹说了。三山子是勤勉,可他这资质,学几个字不当睁眼瞎还成,要想考科举估计没啥成算。撇开那狗爬字不说,他记性不好忘性还大,更不知举一反三,同样的东西反复说还是记不住,就这个进度,三百千能学个两三年,四书五经简直不敢想。
哪怕没知道得这么详细,二山子也明白,他弟让阿娘养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