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近期泰国的经济动荡,有些不太确定地跟晏旻商量:“香港不会受影响吧?我们要不要推迟股票上市的时间?”

他们原计划8月份在港股上市的,现在泰国经济受到欧美大鳄的收割,难保这群大鳄的胃口不满足,要继续收割其他地区。

晏旻说:“我觉得关系不大吧。如果觉得不稳妥,咱们再看看吧,可以推迟一些时间上市。”

他知道香港受金融风暴影响非常严重,但最终还是会熬过去,因为央行会救市。不过要是提前上市,也等于要去送人头,被欧美金融大鳄收割一波,哪怕是后续会涨起来,前期股民投进去的钱还是被收割了,晏旻不想便宜了那帮强盗。

蔺征西说:“那我们再等等看吧。”

反正公司目前的经济情况还算可以,收支能够维持下去,不急于上市。

荷兰那边回了邮件,7月中旬可以发货,下月中旬差不多可以到深圳。到时候工厂这边也差不多已经装修好了,等设备安装好,九十月份就可以正式开工了。

蔺征西算好了时间,动身回台湾去挖人。

他虽然离开台湾多年,但还是有些人脉的,当初不少在美国工作的台湾人都回到了台湾,有他的朋友,也有他父亲的朋友,他相信可以挖来一些人。

作者有话要说:

实在是卡文,明天争取早点

第64章 芯片厂

八十年代以前, 美国是半导体行业的老大,不论是芯片设计,还是芯片制造,抑或是半导体材料和设备, 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日本是美国的好学生, 他们在美国的扶持下发展半导体产业, 一边学习美国的技术, 一边勇于创新, 终于后来居上,到八十年代中期,不论是半导体技术,还是产值方面, 都超过了美国。

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蓬勃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对美贸易上形成了巨大的顺差, 让美国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

1985年,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 那之后美国便有意识地减少对日贸易和产业扶持,开始在亚洲扶持韩国与台湾,将大量半导体产业转移到韩国与台湾, 我们现在熟知的三星与台基电等半导体巨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台湾虽然是个只有一两千万人口的小岛, 但到了九十年代, 它的半导体产值在世界范围内的占比已经超过了20%, 拥有多家知名的半导体企业。

半导体产业的利润极高,从业者待遇也高, 它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行业, 台湾年轻人踊跃投身这个行业, IC工程师成为最为热门的职业之一。

除了吸纳台湾本地人才,台湾的企业也从很多国家高新聘请IC工程师来台工作,可以说,此时的台湾岛上IC人才济济。

蔺征西回到台湾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联系自己在台湾联电公司工作的前同事柏宏义,他们曾经都任职于德州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