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驾车向西山走,吱吱哑哑的渐渐远去。

她站在门前看着走远的车,良久才转身向回走。

晚上,李显回来时只问了一句人走了没?她说:“走了,柳大早上给送过去的。我让他们带了五十斤炭,这点只怕不够用,还是要再买点送过去。”

“她一个人能用多少斤炭?”他皱眉道。

以前都是这样。她说要给朱锦儿东西的时候,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用的,他都要说上一两句。她以前觉得他那就像父母在别人夸孩子时总要谦虚一下,是客套话,是为了让她能安心给她更多才说的。

可现在再听到,却让她心凉。

她低头吃饭,没有接腔。

“你看着办吧。”他最后道,然后转头提起了贞儿买丫头的事,“什么时候张婆子来?挑好的人别直接往贞儿身边放,先搁到你身边看看。”

“我知道。”她道。接下来他说的都是家中琐事,再也没有提起朱锦儿。

一个月后,静心庵送过来话,朱锦儿病逝。

话送到的时候他正好在,听了只一顿,然后道:“给庵里再送十两银子,让他们发送了吧。咱们家要过年,没时间再去折腾这个。”

她把李克叫来,让他替家里去送银子,也好送一送他娘。

可下午良缘过来说,“大爷让大奶奶去了,他要去铺里,没空。”

良缘的脸色也不太好看,她嘀咕道:“没良心的东西!”

她看着窗外已经掉光叶子的树,说:“咱们再送十两过去,给她多念几卷经,多点几盏灯吧。”

良缘立刻去拿银子,让柳二去追已经走了的赵氏。

窗外孤零零几根树枝在风雨中摇动。

第43章

一晃眼,贞儿快及笄了。

曹家这两年常常接贞儿过去住,一住就是十几天,不到李家催不会把人送回来。张宪薇一开始还着急,怕贞儿在那边让人欺负了,可每回贞儿回来都双眼明亮,不像在曹家受了委屈的样子。

据贞儿说,她在曹家单独住一个院子,就挨着曹家大太太的院子后面。只是平常吃喝都是跟大太太一起,就这她的院子里也单配了一个小厨房和一个厨娘,为着她夜里吃夜宵或日常吃点心什么的。

从去年,她在曹家就有了两个专配给她的婆子,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一个姓刘,一个姓孙。刘婆子擅长针线女红,孙婆子这人温和,又爱说话。这两个人都特地到李家见过张宪薇,要不是不合适,她们都愿意跟着贞儿留在李家,直到出嫁一起再回曹家去。

除了这两个婆子,她院子里的四个二等丫头和八个三等丫头都是从她头一次去曹家时就侍候她,日后她要是跟曹子学去任上的时候,这些人都会跟着她去。另外给她赶车的下人,院子里侍候的其他人也都是预备着日后跟着她一起走的。

提前接触也比等嫁过去再认人强。这一点张宪薇很感激曹家,他们挺周到的。

本来李家每年只做两次新衣,夏天一次,秋天一次。贞儿有张宪薇宠爱,自然是看到好布料就给她做,出了新样子也给她做。可自从定亲后,曹家每年都会给贞儿送衣服,每一季都有,每次两身。逢到过年和生辰还要加,有时曹家大太太给曹子学做的时候顺手也给她再添。

除了衣服,还有首饰。

李家并不算穷,但跟曹家这种积年富贵相比还是差太远了。

李显不愿意让人说女儿是曹家在蘀他养,卯足了劲给贞儿东西。曹家只要给了,他一定再给一份,还要再加了几分。

到现在全家一年花的钱中一多半都用在贞儿身上了。

这些年下来,他也要尽力给贞儿攒嫁妆。各地的稀罕东西,借着兴隆记进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