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盈知一看就知道,用的是上好的小排翅,真够舍得的。

鱼翅本身没有味道,新丰楼做的是道借味菜,江盈知嗅了嗅那边的香气,确实用了绝活。

那汤底是鸡汤,鱼翅绝对用鲍鱼、火腿、干贝一同炖煮煨烂了,她都能想到吃的时候,那鱼翅吸足了鲍鱼、火腿这些的香气,味道醇厚浓香,真是道大宴的压轴菜。

至于第二道菜因为很有意思,不是海浦的风味,应该横跨了山海,是晋省那边的,叫鱼羊包。

江盈知曾经吃过,只能说这个吃法很新鲜,但是特别难做,鱼要先去腥,羊肉要想不膻,得只取后腿肉,鱼和羊肉在老汤的融合中,面皮煎熬后,别有一番奇特的味道。

至于四海庄那边,应该还防着她,留了一手,做了黄鱼四吃,用专门的四合盘,有酱焖、红烧、雪菜、灌汤。

另一个看着很像鱼丸,但不是鱼丸,应该叫鱼包,比江盈知做的鱼包肉更讲究,里头的馅用了鱼胶、香菇、鲜肉和腊味,皮薄馅大,瞧着很晶莹剔透。

如果要按食材比,江盈知肯定比不过他们,今天也没有同他们比的意思。

她瞧完了后,开始下锅炸自己的鱼柳和鱼块,这让两边酒楼等着她大露一手的,不免都有点失望,或者说特别失落。

但同时心里也不免得放松了些许警惕,总觉得她昨日不过是做了道外地风味的拿手菜罢了。

江盈知今日做的实在简单,就是油炸,撒椒盐粉,甚至连碗筷都省去了,只需要用油纸装着。

但她很气人,自己这边忙完了,然后等新丰楼的鱼翅和鱼羊包弄好,拿上昨日没有用的红票,走过去把红票递过去,半点不避讳地说:“换鱼翅和鱼羊包。”

尤其这会儿渔民还没有进场,新丰楼的菜才刚做好,正是鲜美的时候,她那鼻子就跟镶在锅灶上头一样,立马闻着味过来了。

新丰楼的帮工看看她手里八张红票,又看了眼自家大师傅,面色复杂。

那大师傅无法拒绝红票,又觉得很糟心,只能转过身挥了挥手,“拿给她。”

江盈知专门卡着点的,这鱼翅还是鱼羊包,就得刚刚炖好没多久才好吃,要是再晚点,味道打了折扣。

端过到自家摊子上后,江盈知连忙招呼小梅几个,“赶紧来吃,错过今日可就没明日了。”

她今天早上没吃多少东西,昨日早打算好了占这两家的便宜,她美其名曰尝鲜。要是这会儿错过了,下一次要花钱,她才不花。

如法炮制,她靠今天的红票换到了四海庄的鱼包和黄鱼四吃,人还没进场,江盈知这伙人已经吃得十分满足,她想,真的拼,用料这么扎实,可不是便宜了她。

可把两边酒楼的人气得背过身,心里很不爽,甚至想拿红票甩回去,但又不舍得,只能眼不见心不烦。

早上吃饱喝足,等着干活,有了昨日的头名,今天江盈知摊位的人更多了,复炸过的鱼柳和椒盐鱼块颇受大家喜爱,但是在鱼翅和黄鱼面前,谁还吃炸货啊。

更多的都奔新丰楼和四海庄去了,她也不管,反正今日她的活干完了,留给三人守摊子。

由于没有红票了,所以她打算靠自己的厚脸皮,每个摊子试吃过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她往前走,从第一个摊子开始吃,是个卖醉鱼的女人,醉得很香浓。江盈知尝了口,问道:“大姐,你这酒真好,自家酿的吧?很舍得,用的米很不错。”

“阿妹你眼光可真好,可不是自家酿的,下回来我铺子里,在西街边角,姐送你一坛,保管你香得走不动道,”那大姐连忙乐呵呵地说。

江盈知应下,她走前,大姐还要给她塞两块醉鱼,她一边吃一边往下一家走。那家很有意思,喜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