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糊子算是一种北方传统吃食,在首都算是常见小吃,最常见的做法是西葫芦版本,黎秋月学的也是这种。

洗净的西葫芦切掉头尾后再切丝,加葱花盐白胡椒粉搅拌均匀等一会儿,加鸡蛋再放面粉持续搅打成一体,然后把面糊鸡蛋西葫芦丝倒进锅里形成饼状,等到粉浆固定以后翻面,两面煎熟就能出锅。

“这名字算不上好听,做法也不难,但想做的好吃,里面的讲究也不少。”

老师一边说一边跟黎秋月演示,手上的动作尽可能放慢,让学生能看的更清楚些。

好吃的塌糊子从选材就得讲究,因为西葫芦不削皮也不去籽,要选个嫩的切丝才好吃,不然回头嚼都嚼不动,没生意还算好的,就怕碰上自带相声天赋的顾客:

“您这儿的塌糊子可真够讲究的,还免费送口香糖。”

别以为是什么好话,口香糖嚼不烂咽不下去,这是阴阳怪气塌糊子里的西葫芦丝呢!

黎秋月一想到那个场景,浑身的毛都炸了起来,睁大眼睛将分辨西葫芦的小技巧死命记在心里,决定要是买不到合适的西葫芦,哪怕临时学其他的糊塌子也不能降低要求!

加了调料的西葫芦丝等待也有要求,非得等里面的水分被腌制出来,否则鸡蛋和面粉打进去就会有水唧唧的感觉,一口咬下去明明觉得调料给足了,却硬是哪里的味道都差一点。

最后的面粉加进去后也不能直接下锅,现在的面糊看着均匀,出锅以后的却是食材们尽情发挥,每一样都很努力,但没有一个协调。

老师在这里的小诀窍是加一点油,油量要适当,不能多也不能少,做出来的塌糊子入口才会顺滑,要是加多了,配上煎饼时候吸收的油,不用吃第二口就觉得腻。

煎饼的时候也不能放松,时间火候都有讲究,好在老师有足够的耐心,一点一点的教导黎秋月如何识别铁锅的脾气,直到黎秋月能在没有不粘锅的辅助下也能做出漂亮完整的糊塌子。

【系统,抽选时间和地点。】

考试合格后黎秋月就被放了出来,也不耽搁时间,只等系统信息出来就去睡觉。

【任务六:请宿主在下周每个工作日的凌晨三点,在东茭健身公园门口的第三棵树下售卖塌糊子。】

“你再说一遍?!”

黎秋月跟系统一般都是心里交流,这次难得说了出来。

凌晨三点,这是人干的事儿?!

现在都九点了,卖菜的早就回家了,况且东茭健身公园离她家十五公里,这系统是彻底不做人了?!

黎秋月试图抗议,得到的只有一片沉默,也就是这个时候,她才对无智能系统有些不满。

反对无效,黎秋月又不想放弃这个美食点,那就只能多做些准备。

卖糟货的摇椅和毯子都带上,再带个枕头和厚垫子,穿上抗寒的军大衣雷锋帽,黎秋月想了想又把小太阳给带上了,反正三轮车上有移动电源,要是特别冷可就靠它了!

至于在摆摊的时候睡觉会不会不太好……系统不讲武德在先,那就别怪黎秋月放飞自我,况且她现在本就要多吃多睡,这个时间点是熬命,天王老子来了都是黎秋月占理!

自己的东西带好了,黎秋月又搬出来一箱土鸡蛋,把需要的调料带了就直接走人她家没有会做手工面食的,偶尔要用面粉都是临时买一点散装的。

一番折腾下来,黎秋月出门的时候已经到了九点半,她搜索了一下最近的超市,五分钟后就下了车,挑了两根相对合适的西葫芦结账,又顺手拎了一袋1kg的面粉。

西葫芦跟面粉的比例大概是五比四,按照一张饼二两面来算也能摊十张,听着不算多,但这个时间出摊的黎秋月压根没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