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秋月说完这句话后笑出了八颗牙,摆明投诉就是玩笑话,女人也看的明白,但她乐意配合,只是……

“我也不知道那个人最后的结局。”

李凤祥她们无意中见过一回,混的跟乞丐一样,还断了一条腿,要不是脖子上那道花朵一样的疤痕,她们都差点认不出他。

后来也再没见过他的踪迹,只听李家村的老乡说冬天冻死了一个乞丐,脸被划烂了,没人知道他是谁,倒是脖子上有个花样的疤。

最后的几句话说完,女人也不再磨蹭,把食材挨个整理出来,准备开始做素面。

第213章 不小心多买了点

素面的汤是早就熬好了的, 黄芽菜配着黄豆芽,加上红白两种萝卜,配了玉米黑枣和西芹, 还有荸荠甘蔗, 小火慢炖又滤去杂质,熬出一锅鲜香无比,又清如水的素高汤。

女人从水中捞出肥厚的香菇剪掉根,泡发完的黄花菜干切成段, 黎秋月在女人揭开盆子的时候看到了水面上的浅黄色,对价钱彻底没了意见

麻油在浸泡干货的时候倒下去,泡好的干货入锅会奇香无比, 但小磨香油贵的很,不少人知道这个关窍,也舍不得下本钱,这家面馆愿意这么干, 味道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早上才买回来的笋子, 漂亮不?”

女人举着冬笋在黎秋月面前展示了一圈,笋子白生生的,手指在最底下一掐,都能留个鲜明的指甲印。

“嫩!”

黎秋月竖起了大拇指, 她自己去市场上挑冬笋, 也就是这个水平。

“冬笋要现煮现炸, 等一下哈。”

需要泡发的各种食材只要把握好时间就行, 哪怕是要泡上一天一夜, 期间还要揉搓帮助吸香的香菇也能提前准备, 可只能当场制作的冬笋不行,出锅耽搁上一时三刻, 就比老白菜帮子还难吃。

也因为这个冬笋,素面向来是老人家才会点的,她们在面馆中聊八卦,在门口晒太阳,有足够的时间等待素面出锅,年轻人吃饭都跟打仗一样,除非碰上休息日,不然很少能够享这种口福。

“没事,慢慢来。”

黎秋月正在参与“是冷妈就打茶叶蛋一百个耳光”的活动,啪啪啪的扇在兴头上,现在就是摆个佛跳墙在她面前,都得等她打完这把。

切了滚刀块的竹笋下了清水锅,放一点盐提起自带的鲜味,滚水去除不多的涩味,捞起来沥水的冬笋块下转身就进了油锅,植物油和麻油混合出奇异的香味,一股脑顺着失水的冬笋往里冲。

圆圆的油面筋用小剪刀剪出口子,放到加了香油的水里煮软,捞出来单独放在小碟子中,挤挤挨挨的显出憨厚的可爱。

重新起锅烧油,宽油旺火烟往上冲,黎秋月抬头的时候,恰好看到黄花菜和香菇下锅,只听到刺啦一声响,菌菇的香味就飘遍整个屋子,然后被抽油烟机飞快的排出。

黑木耳一起加进去,刚捞出来的竹笋进锅翻拌均匀,再舀上一勺子泡发香菇的水进去烧上小半盏茶的功夫,收汁的时候倒一点油面筋,也不需要其他的调料,调味的生抽来一小勺,糖来上狠狠的一大份,翻炒均匀出锅,就是上好的浇头。

素面是女人婆婆为了给吃素的太婆补充营养,专门研究出来的,当年她们初来乍到无以为生,就靠着这个面摊站稳了脚跟,婆婆的技术在人来人往中不断精进,当年甚至可以左边煮面右边炒浇头,面进碗里的时候,浇头刚好到了出锅的火候。

她就差多了,只能分别炒制,没有在出锅的瞬间进行接触,味道终于不够圆融,当年京城派出所胡同口的素面婶婶也终究成了传说。

女人想着叹了口气,从清水锅里把第二次浮上来的面条捞出来,放到清水里漂洗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