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菜的相同点就是只放了盐,黎秋月一边做一边觉得自己找到了适合在古代开饭馆的食谱,就是可能打不过浓油酱赤。

天气闷得慌,食堂里面更不舒服,黎秋月把菜交给高秘书就走了,都准备好碗装汤的食堂人看到这一幕天都塌了

冲进来吃饭的员工第一时间在免费汤面前排队,喝了一口就皱着眉去找食堂人,本来有点兴师问罪的意思,结果就看到食堂人的脸色比自己还难看。

“今天的大厨没做汤吗?”

员工小心翼翼的问道,食堂人看了他一眼,满身黑气又死气沉沉的点头。

李秋月并不知道食堂的愁云惨淡,她已经上床睡着了明天的早起做高秘书的酱牛肉!

第153章 这个味儿只有摊主能做出来

周五, 正常打工人这周上班的最后一天,黎秋月起了个大早做酱牛肉,高秘书没说她的口味偏好, 黎秋月在食材的选择上也讲究了一个四平八稳。

牛肉价格适中, 高品质的也不难找,属于公认的高蛋白食材,还很适合二次加工炒牛肉是常见菜,要是换成前两天才做过的虎皮凤爪, 那就只适合白嘴吃了。

“总算是好了。”

黎秋月用手指按按简单清洗后的肉,满意的点头。

寻常的卤味酱方黎秋月手上也存了些,但送给高秘书的黎秋月打算多费点心, 所以专门找了个酱牛肉的方子学,空间里的成品那叫一个香飘十里,就是腌制的时候颇费功夫。

一整块牛前腿的腱子肉切成一指半厚三指宽的长条,留出入味的刀口, 肉放到盆里加调料, 先放酱油打底,再倒玉桂粉抓匀,酱油要黄豆的,其他豆子做出来的味道不正, 玉桂粉大概是一斤肉两克粉, 根据牛肉的产地质感新鲜程度进行增减。

黎秋月在这方面很不擅长, 没少挨老师的教训。

“中餐本来就是适量, 那以前的白案, 揉面的时候都得闻一闻外面是干还是湿, 看看面粉是新鲜的还是陈年的,才能判断加多少水。”

老师一边敲黎秋月的脑袋一边讲古, 黎秋月一边躲还一边叭叭:

“您也说了是以前,那现在呢?”

黎秋月没提预制菜,这种模式跟传统厨师走的完全不是一条路子,但这种看天气调整加水量的白案师父现代哪还有啊,黎秋月提起这个倒不是想让老师放她一马,而是想到以后单纯的碎嘴子,结果老师冷哼一声:

“现在有湿度表啊。”

见黎秋月一副反应不过来的样子,老师翻了个白眼;

“你老师只是个清朝人,不是傻子!”

她从农家的童养媳成为执掌一方的军阀,其中的转折点就是她捡到的那一支枪,她可太知道科技进步的意义了。

就是她站错了队,找的金丝雀也是个不省心的,才只能远走欧罗巴,直到老年才回到港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商业大佬的身份回归故乡。

【“休息时间结束,继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