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上水木大学的学生,有几个是甘居人后的?

不止水木大学的学生想跟着卫添喜学《近代数学基础》,水木大学隔壁那些同在大学路上的学生也都过来蹭课了,然而课程名额有限,教室里的板凳也是定量的,那些蹭课来的学生只能从不上课的教室搬板凳过来听,有些学生来得晚,连板凳也借不到,那就坐在地上听,还有些人直接蹲到了讲台上……

等卫添喜踩着上课铃来到教室时,她被教室里黑压压的人头吓了一大跳。

放眼望去,一个不算小的教室中,满满当当都是人,原本只能坐四个人的条桌上愣是挤了七个人,还有学生趴在教室外面走廊里透过玻璃听课的……卫添喜脸上刻意练出来的职业假笑险些没绷住。

一节课上完,卫添喜照例留出十分钟来给学生答疑,结果她话音刚落,整个教室就骚动了起来。

坐在条桌上的学生因为路堵了,想出都出不来,急得满头大汗,教室外的学生想冲进来问问题,可门口有学生堵着,他们连门都推不开,更别谈想要进来了……卫添喜感觉自己的头都被吵炸了。

正在隔壁教室里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老教授一脸悲愤地看着教室中稀稀拉拉没几个的学生,训斥道:“你们这些马克思系的学生都是闹什么呢?搞哲学的人去听什么数学课?数学有哲学有啥意思吗?”

没错,马克思系都有学生去蹭卫添喜的课了,他们并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想从卫添喜的课堂上学一些数学方法,谁说搞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人就用不好好学数学了?

那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嘴上训斥学生们胡来,心里却满满都是羡慕,他什么时候才能吸引那么多的学生来听课啊?

老教授不知道的是,从他决定将自己奉献给哲学研究开始,就注定课堂上稀稀拉拉没几个学生。

第147章

卫添喜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好不容易等到新年假期, 结果又有事情找上门来了。

尼森给她送来一封美国数学学会寄来的投稿论文。

美国数学学会属于国际上顶级的数学研究中心, 其创办的《数学科学》乃是依托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建立的国际顶级期刊, 见证了无数知名数学家的诞生。

卫添喜当初发表那些前沿论文时,有很大一部分文章都是投给美国数学学会的,她同《数学科学》编辑部的很多编辑、审稿人都打过交道,算是略有私交,但并未深交过。

在隆德大学的时候, 卫添喜主要研究重心是数学, 不仅给《数学科学》投稿,还充当着《数学科学》兼职审稿人的角色, 时不时给《数学科学》审一些研究较前沿的文章。

但后来回国之后,她就没有再碰数学研究了, 哪怕带的研究生依旧在从事数学研究工作,但那些学生写的文章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卫添喜的影响, 更偏向于应用数学, 故而卫添喜同创刊于德国的《应用数学报》交流更紧密了些, 同《数学科学》编辑部的联系就渐渐淡了。

如今《数学科学》又给她寄来稿件,想必是数学界内涌现出了特别有意思、而且争议还不小的文章, 让《数学科学》的审稿团队拿不定主意,不然也不会将文章寄给大洋彼岸的她。

卫添喜拆开信件, 扫了一眼论文的题目, 眉头挑了挑。

“有人终于对这一百个难题下手了么?”

卫添喜从抽屉中拿出一沓空白的纸来, 平铺在桌子上, 提笔开始抄写那个人写在信中的论证过程。

亲自动笔抄写论文这是数学界审稿人中约定俗成的规矩。

抄写论证过程,一方面可以检阅论文作者的思路、逻辑中存不存在重大缺漏,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尊重论文作者的成果,如果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