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着那久未团圆的一家人,而此时所有人都不能窥见命运的玄妙。
那些看似缥缈的所谓妄想,终将化成落地的因果。
丝丝扣扣,交缠一生。
第219章 番外二?拜寿(1) 我想二哥哥陪着我
容顺元年十月十二, 是当世大儒王清王先生的八十大寿。
王先生乃当世清流,在江南江北都名声煊赫,荣归故里之后也未闲着, 著书立说广布学问, 今已著作等身。
他老人家要过大寿, 江左的名门望族自然少不了要买账, 纷纷奔着王先生的老家、东扬州会稽郡而去。
只是若真要说起来, 贵胄们的目的倒不单单是去王先生面前说几句吉利话,却还另存了要在齐太傅面前露一露脸的小心思。
这事儿就有说头了。
幼帝登基之后, 朝中百官原以为太傅要独揽朝纲,未料许多大事他都真的撂手不管,更极少与朝中官员往来。每日下朝之后便径直回了他在清霁山的别第, 大门一关,无论谁登门去拜访都一律不见,简直像个大隐于朝的隐士。
众人见了这般情形自然难免私底下议论。有人说太傅是假意放权, 也有人说他是真的存了出离之心,更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新娶的夫人有了身孕,一朝太傅也终归是人, 怎能放着妻儿不管?想来只要等太傅夫人平安诞下孩子,太傅的心思也就会重新回到朝政上了。
只是这等啊等啊也不是办法,人家夫人生孩子怎么也要大半年, 若在这期间想不出法子和太傅套近乎、等后来再跟风去烧热灶,太傅岂能记得你的好?自然是要另辟蹊径在人家跟前露一露脸, 如此才算抢得了先机。
这王先生当年曾是太傅的座师, 老师要过八十大寿,太傅总不至于没有表示吧?消息灵通的官员们已经听说了,说太傅要亲自带着夫人前往会稽郡为王先生贺寿――这还得了?这样的机会要是错过了天理都难容!
百官立刻瞪起了眼, 就算那些跟王先生素昧平生的人都紧赶慢赶往会稽郡而去,一时之间建康和会稽相连的官道上人满为患,处处可见华贵的马车呼啸而过,驾车的马夫们一个赛一个地挥着马鞭,唯恐慢人一步而遭到主人家的叱咄。
热闹极了。
到了会稽,一切就更热闹了。
王先生家的祖宅是几代人经营而来,倒是十分宽敞,只是再宽敞也架不住人来得这样多,终归是有些负累。王先生如此高寿,自然早就不管料理席面这样的小事了,一切都由他的孙子王冕和孙媳妇周氏代为掌管。这两个晚辈身在会稽,哪里见过那么多建康的达官显贵?一见他们登门自然不好意思婉拒,索性统统迎进了家门,乌泱泱一大群人,属实让人眼花缭乱。
当夜拜寿,百官一面轮流上前同老寿星攀交情,一面又暗暗打量着王宅的门口,盼着太傅亲临,过不多久果然遂愿,宅门之外铜铃摇曳,是太傅同他夫人一并到了,众人闻声看去时,正瞧见王家人引着他们进门。
百官见多了太傅在朝堂之上谨笃冷面令人惶恐的模样,如今见他亲自扶着他夫人跨门槛、下台阶,还神情温柔目中含笑,着实有些不适应,独与太傅相熟的学生们对此见怪不怪,心说他们老师在风荷苑中对着师母时一贯都是如此的,有什么好奇怪?
再说太傅夫人。
她有了身孕、如今已经显怀,可那模样竟还是灵秀美丽,眉间一点红痣宛如工笔所绘,即便显怀也无碍于她的惊艳,反倒更添妩媚之色。
……着实是人间绝色。
今日在场的一些官员有的是见过沈西泠的,正是在当初齐家受难、她被带上朝堂当众受审的那一回,彼时众人都依稀明白她和太傅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后来更听说太傅曾不远千里亲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