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紧靠皇城,亦是天子脚下,若汪祝兄妹被生祭,汪母必然承受不住打击,这三条人命,皆是陛下的子民!草民殿前击鼓,不仅是为了救下汪祝,更是为了破除陋习!”
“村民们将国泰民安的功劳归咎于无情的河水,对生祭的执念,对人命的漠视……早已刻进骨子里!不能再让同样的悲剧发生了,陛下!”
许是将为人母的缘故,一想到稚嫩的孩童要被无尽的恐惧与河水吞噬,桑知心如刀绞。
桑知眸色肃立:“周相,苏将军!你们速速领兵随刘轩前去,务必阻止此事!若有暴民抵抗,压入大牢!”
见汪祝兄妹有救了,刘轩喜极而泣,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草民替汪祝兄妹,替深受其害的百姓,叩谢陛下隆恩!”
派兵镇压只是缓和之计,生祭以求太平的观念在沿河百姓思想中根深蒂固,若是观念不加以修正,纵今日不成,他们也绝不会偃旗息鼓。
桑知蓦然起身:“朕随你们一同去!”
第五十一章
待御驾马车赶到淮河边祭坛之时,苏将军带领的小支军队正在镇压暴起的愚民。
周烨伴驾左右,护着她朝祭坛而去。
那对兄妹被粗麻绳吊在空中,脚下是奔腾浑浊的河水。
孩子本该清澈的双眸中,既有泪水与恐惧,又盛满了对这个世道的愤恨与绝望。
“臣参见皇上!”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的声音震耳发聩,桑知一步步走上祭台,竟不敢直视那两张稚嫩的脸。
国泰民安,百姓无忧无虑,安居乐业,这是每一任帝王的夙愿。
可从古至今,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她真的……能做好一个皇帝,守护好自己的子民吗?
桑知为汪祝兄妹解开绳子,藏在大袖中的手微微发颤:“没事了,朕不会让他们伤害你们,去吧,回母亲身边去。”
祭司打扮的老妇人不容许任何人践踏属于她的信仰。
老妇口中念念有词,说着听不懂的咒语,而后愤怒地望向桑知:“河神震怒!暴雨、洪水即将吞噬河岸边的百姓!陛下一念之仁,要让千千万万名百姓陪葬!”
“妖言惑众!”桑知眸色凛然,“天灾之祸,岂是献祭孩童的性命便可左右的!”
不由老妇辩驳,女帝一席红衣立于祭台之上,眸光缓缓扫过她的子民,威严不可逼视。
“朝代更迭,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非人力可扭转,倘若有人坚持用孩童生祭,朕也不加以阻拦,只是要用朕的方式!”
“命沿河两岸的官员发布公文,支持生祭河神的,在官府签字备名,每年的祭品就从支持生祭的名单上挑!今年就从这个祭司家开始,去带她们家后人过来!”
当祭司两岁大的孙儿被抱上祭坛之时,老妇虔诚的面具上终于有了裂痕。
“阿奶!”白生生的胖娃娃奋力在将士怀中挣扎,孩子伸手要抱,祭司却不敢上前。
桑知冷眸扫过那些被捆作一团的愚民:“童男有了,还差一名童女,你们不是要完成祭祀吗?谁回家抱个闺女来?”
那些愚民垂着头,无一人应声。
就在祭司暗暗松了口气之时,一名庄稼汉硬着头皮应了声:“我去!我家全是闺女!”
盯着成千上万道目光,汉子咬牙道:“只要能保沿河两岸不受水灾,舍一个闺女便舍了!”
“呵。”桑知唇角勾起一抹弧度,似讥讽又似悲悯,“那就放他去吧。”
不多时,汉子果然抱来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她手里捏了串糖葫芦,面上满是天真懵懂。
桑知微微扬起下颌:“祭司,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