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已经不在了,最熟悉昌恒的人,应该属老皇帝了。砚心是伴读,知晓昌恒的许多事,但在老皇帝那里,只要一言不慎,那就全完了。
万幸的是,老皇帝身体不好,随时可能倒下,这就有了可操作的机会。
这个时候,老皇帝已经知道前太子是冤枉的,只是还没有正式下旨宣告,于是两人一商量,编了一个故事,说前太子是遭人陷害,他的嫡子昌恒在外追凶。这个说辞,圆了老皇帝的面子,且当时老皇帝极其热衷于长生不老之术,不会刻意去将他找回来。
于是,等到老皇帝真正倒下,识人不清后,扮作虞昌恒的砚心,就回归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
砚心讲述的中途,恭王多次试图打断,但没有成功。
砚心讲完了,他才终于有机会了,义愤填膺道:
“他这是胡说八道!他当初见本王时,就扮作了昌恒,言自己不方便出现在皇宫,希望本王护他一时。当时陛下还没有下旨为前太子平反,本王又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所以便答应下来,让他在府中住了一段时间。没想到,他恩将仇报,狗急跳墙,危急时刻竟然想要本王为他开脱,真是岂有此理!诸位万万不可信他,这种忘恩负义之徒,趁早一刀砍死了事!”
砚心惊怒交加,破口大骂恭王颠倒黑白,背信弃义,无耻之尤。
最后又求小哑娘饶恕他。
小哑娘问他,既然你说是恭王指使你干的,你有没有证据?
砚心想了想,苦涩摇头。
这一点也不奇怪,恭王老奸巨滑,岂能让他一个小书僮抓到把柄?
小哑娘没了兴趣,让人将他押下去。
第275章 你可知罪?
崔老国公带头,恭迎小哑娘,也就是真正的虞昌恒回归。
恭王暗中松了一口气,只要抓不到他的把柄,这里没人能把他怎样。就算书僮说出了这样的话,众人心中都起了疑心,但怀疑终归只是怀疑,皇帝不在,没人仅凭怀疑就能拿下他一个亲王。
而老皇帝还能不能再次坐到这里,有很大的疑问。
他原打算推砚心上宝座,使其成为他的傀儡,核心秘密被他掌握在手中,还怕这小子不听话?这样他以后行事就方便多了,几乎想怎样就怎样。
不料,第一件事就没干成,就栽了。
这让他很沮丧,不过世事难料,只有以后再图谋了。
这一刻,林十七如坠梦里,前一刻她们还被太子逼迫呢,转眼对方却成了阶下囚,这可真是,报应来得也太快了些。
当然更多的感慨,是看着小哑娘,也就是真正的虞昌恒坐上龙台。
这小子,没想到这么能忍,这么大的秘密,硬是隐瞒了这么长时间。
不过换位思考一下,这也是正确的处理方式,他的身份太敏感,无论是己方还是敌方,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对于他本人来说都不好。
就算林十七知道了又能怎样?徒增烦恼而已。
小哑娘坐下,接受了众臣的祝贺,林十七以为今天没事了,他却把矛头又指向了恭王爷。
“恭王,你可知罪?”
恭王一愣,
“殿下,本王何罪之有?那书僮满口胡言,岂能以此指证本王?”
小哑娘摇头,
“我说的不是这件事。我给你一个机会,你若是承认了有谋逆之心,我可以网开一面;你若是不认,那咱们就秉公办理。”
恭王眼中闪过一丝惊愕,随即道:
“本王一向谦恭自省,如何有谋逆之心,殿下何故莫名冤枉?”
小哑娘冷笑,
“先帝封你为恭王,的确是希望你谦恭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