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了,村里人才对她放下了轻视之心。

可背地里,有时候还会骂她不过是个小填房……

现在好了,她儿子周琅有出息,有孝心,儿媳有本事能干,还知礼数,这才打心底深处,再也没人敢瞎咧咧她了。

只剩下满心真诚的羡慕与嫉妒了。

家里的其他人得知要搬家,三房一家子都很兴奋,也很高兴。

刘氏表示,一定跟去县城里把豆腐坊做好。

两个小娃娃,三丫与小四郎都拍手乐,因为天天可以见到卖糖葫芦的人了。

周老三自然也愿意,县城里可好玩了,他最清楚。

大丫与二丫听说之后,生怕周婆子不带她们去,她们自告奋勇要去帮助做豆腐……

小哑娘,平平淡淡。

爹娘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哪里都一样。

……

第一天搬家,周老汉也跟着去看了,摸清了门路,知道他们住哪里,帮忙张罗东西摆放,一应搬家事宜,都井井有条之后,他才回了龙泉镇。

周老三赶着马车,把周老汉是准备送回村的,周老汉说不需要,怕林十七她们在县城里要用马车,就让他先回去,他自己走回村就行了。

反正天天走的,也不远。

第195章 爷,我们想跟您回家

周老三就驾车回去了。

周老汉在镇上遇上了老熟人,聊了几句,得知他儿子去大原县大原书院读书去了,还是特邀去的,免费不收费的,都羡慕不已。

更得知周婆子她们也跟去了,把家里的豆腐店开到了县城里,各种恭维,羡慕。

儿子会读书,儿媳有本事啊,这才中了一个秀才而已,就带上全家老少去城里过日子了,将来做了官老爷,那肯定全家人都会跟着享大福了。

这搁谁谁不羡慕啊。

生那么多孩子,都指着将来有指望,可是指望上的有几个?

能正常给你养老送终都不错了。

孩子能光宗耀祖,还跟着孩子享大福的事情,那都是话本子里才有的情节。

周老汉苦笑,“老四两口子是争气,可有的也让人见笑了。”

大房与二房的事情,他说了不让传,不让传,可还是传到外头去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说实话,现在老周家的名誉是喜忧参半,人家恭喜他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笑话他呢。

“嗨,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呢。”

正说着,街角有孩子们打闹的声音隐约传来。

“不要脸的两兄弟,你娘害死了人命,是个拉皮条的烂破鞋,你们俩赶紧滚吧!滚出我们老王家,我们都跟着你们丢人现眼。”

“可不是,我们家的饭本来就不多,吃了我们的,我们就没吃得了。”

“滚滚滚,滚出我们这条街,回去转告你娘,以后别从我家门口走,她经过就脏了我们门前的地儿。”

……

两个半大的小子,被一巷子的孩子们围打。

那个方向,正是王氏娘家所住的巷子。

王氏娘家住在镇上,做一些修鞋修雨伞的小营生……

那两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小子,正是周二郎与周三郎。

两人个头其实不矮,在这群孩子里算是高的,但是他们不敢还手,也不知道是人生地不熟不敢还手,还是缩了志塌了头没脸还手。

被打得鼻青脸肿。

周老汉快步过去,给他们解了围,把那打人的孩子们赶离开了。

“二郎,三郎?怎么回事儿?”

周二郎与三郎,见到是周老汉,又心酸又委屈又觉得没脸见周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