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国际研究现状……按照谢书尧的标准,这篇论文的水准介于B和C之间,她思来想去,最后还是给了一个B,不过她也没放太大的水,而是选了‘修改后重新审核’的标签,提出了两百四十多个修改意见。
这一年,国家教育部严查学位论文,从学士学位论文到硕士学位论文再到博士学位论文,无一幸免。
在各个领域拥有较好口碑的专家学者都收到了交叉审稿信,只要有专家学者认为一篇学位论文不够格并且提出足够详细的理由,一篇学位论文就能被判处死刑,当然,若是其它专家不认可这位给出差评的专家提出的理由,也可以反驳,最终再由专人进行评估。
其它研究领域还好,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国内的研究领域分工有数,这个高校研究这个区块,那个高校研究那个领域,哪怕学科名字一样,大家的偏重点也不一样,再根据同行的研究项目……看到论文就大致能猜到这些论文是谁写的,实在不行的话,还能再根据论文作者写在论文中的学术成果去查一下。
就如同绝大多数审稿人在看到杜岳和包萌那两篇与‘人体微生物种群与代谢组’相关的题目后,一下子就猜到是谢书尧带出来的学生一样。
然而,医药学界出了一个‘六亲不认’的狠人,这人眼光极高,审论文极严,那些被论文作者精心‘修饰’过的数据都被她的火眼金睛给挑了出来,全部以‘学术不端’的名头给了C,对于一些创新性不够的论文,也全都没留手,就算是侥幸通过审核的文章,专家审稿意见一栏写得满满的,打印出来之后,足足能占好几张A4纸。
最有趣的是,一共五个匿名审稿专家,那第一位审稿专家写的意见最多,狂飙大几十近百条修改意见,而‘审稿专家二’、‘审稿专家三’、‘审稿专家四’与‘审稿专家五’经常会言简意赅地提一个意见:“请根据审稿专家一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有些博士因为论文拿到了C而哭晕在厕所。
还有不少博士因为专家审稿意见栏里那令人头秃的意见而哭晕在键盘上。
这一届审稿专家都是魔鬼吗?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站
博士学历已经是求学路上,最顶尖的学历了。
一个人如果能够拿到博士学历,那就证明他已经拥有了独立从事创新性科研工作的能力。
而拿到博士学历的人,在不久的未来,都会走上教学科研岗位,去找国家申请各种各样的基金、项目,去为国家培养人才。
这些人将成为其它学生的老师,将成为被项目甲方所信任的责任人。
可若是这些人对自己的学术成果都没有足够的自信,或者说他们都没有搞明白自己研究的是个什么东西,那影响会有多么大?
很大很大。
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可能会毁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一个不称职的研究员,可能会毁掉一个项目,甚至可能会让整个项目都掉了链子。
谢书尧能够容忍博士论文中存在一些瑕疵,但如果出现数据造假、实验造假等学术不端的问题,她绝对不会通过。
该给C就给C,放任这些人顺利毕业后,他们会辜负纳税人的信任,会祸害纳税人缴上去的钱。
博士论文的体量较大,动辄十几万字,谢书尧就算看论文的速度再快,那也至多一天看三篇。
这三篇文章里,至少会出现一篇C。
不知道多少打算划水划到博士毕业的人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被谢书尧一脚踹回了学术大坑里。
更可气的是,他们猜不到审稿人到底是谁。
倒是有一些人猜测过会不会是谢书尧,可是这些人有觉得谢书尧资历不够,又将谢书尧给排除在外了……谢书尧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