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3)

“益州百姓众多,吴知州可让每个村的村长负责此事,府中下人只需去问询村长村中村民的人数,这样也能快一些。”沈明安说罢犹豫再三,还是再次开了口,“我见知州前厅摆了许多玉器,色润质柔,皆非凡品,不知知州是从何而得?”

“沈大人也喜爱玉器?”一说到玉,吴季同立马就来了兴致,想着投其所好,语气中难言自得,滔滔不绝道:“这些玉器都是我四处搜寻来的,有些还是前朝珍品,就如架上那柄玉如意,玉器商人卖给我时说是前朝皇上御赐给宰相的,如今价格怕是翻了十倍不止。”

“架上那块雕着日月的玉佩也是前朝遗物吗?”

吴季同脑子一下子转不过来,想了片刻才想起沈明安说的是哪块玉佩,大着舌头回道:“那块玉佩是我一位挚友所赠送,他是江州人,我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拿到的,我看那玉佩也算不得多贵,但形状好看,就把它摆在了架子上。”

沈明安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知州这位友人可是姓王?”

吴季同震惊道:“确实是姓王,叫王兴言……”

“你认识他?”陆辞珩蹙眉问道。

沈明安摇了摇头,他慢慢松开了自己掩在袖下紧紧握拳的手,掌心汗涔涔的,心中松了一口气。

很巧,同是王姓,但他并不识得这个王兴言,或许只是他多想了。

“那你怎么知道他姓王?”陆辞珩声音阴沉,面色十分不悦。

“猜的。”这冷冷淡淡的两个字陆辞珩一听就知道沈明安是在敷衍他。

沈明安今夜对这块玉佩的关注过分多了,而且仅仅根据吴季同这几句话就能想到这个姓王的,定是十分熟悉之人,陆辞珩自八九岁第一次见沈明安到现在,十几年里的生活中都有沈明安的痕迹,特别是这几年,与沈明安相关的每一件事他几乎都知道,但他认识沈明安时沈明安就已经是太子太傅了,在这之前的二十年里他都不曾参与,他只知道沈明安是江州人,却对沈明安幼时如何,家中父母兄弟等这些一概不知。

而沈明安明显也不想说给他听,这让陆辞珩有一种脱离掌控的危机感。

“我想起来了,沈大人也是江州人,和王兴言是同乡,说不定当真认识,王兴言寄住在我府中,不过近日有事回了一趟江州,等他回来了,我定将他引见给沈大人!”吴季同一拍桌子站起来,差点就想一脚踩在凳子上,陆辞珩冷冷地瞧了他一眼,他似乎也注意到自己就像客栈里喝酒划拳的醉汉一般,姿态不太雅观,放下了将将要抬起的腿,举起酒杯热切地对沈明安道:“沈大人,没想到我们深有渊源,为这份情谊,怎么着也得干一杯!”

吴季同也不知道是自己喝酒喝多了忘了身份还是存心想将沈明安灌醉,这一顿饭下来光给沈明安敬酒都敬了有五六回,每回都被陆辞珩挡了下来,要不就是陆辞珩直接替他喝了。

不知吴季同是否认出了当日大理寺审案时他也在,但这种情况下,再推辞也说不过去了,沈明安拿起酒杯站起来,陆辞珩一把握住他清瘦的腕子,“你咳嗽了还敢喝酒?”

“无妨。”沈明安轻碰了下吴季同的酒杯,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沈明安掩唇闷咳几声,片刻后才觉出胃中灼烧般的辣意。

这一顿晚宴吃了一个多时辰,吴季同想喝酒,一个人喝又没意思,就不停地挨个给桌上的几人敬酒,陆辞珩自然不会搭理他,州同知推脱自己年纪大了也没喝多少,只有通判推不过,只能一杯杯陪着吴季同喝,他不甚酒力,一炷香前就被喝趴下了,但还是逃不过,刚趴下就被吴季同摇醒,被他扯着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屁话。

沈明安话本来就不多,喝了一杯酒以后话更少了,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