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靡就是昏头大睡,陶娇杏却是一点这种表现都没有,累是有点累,但精神头还算不错。
护士见陶娇杏醒着,把娃儿报过来给陶娇杏看了一眼,这才抱出去给家属看。
陶母和耿菊花在得知是个七斤重的大胖小子后,双双松了口气。
与重男轻女无关,陶母担忧的是陶娇杏的那两个妯娌都有儿子了,就自家闺女没有,万一被耿菊花给刁难了,那该怎么办?
耿菊花考虑的则是自家三儿子传宗接代的问题……虽然她没求着第一胎必须是男娃,可最好还是男娃,心理压力陡然就卸下去了。
陶娇杏被推回病房,陶母立马把保温饭盒里带来的热鸡汤端了过来,关切地问,“杏子,你身上哪里不舒服?不舒服就同妈说。”
陶娇杏没喝鸡汤,而是先吃了好几口鸡肉,“没啥不舒服的,同谢挺说,收拾收拾,明天就能出院。早知道这么顺利,都不需要来医院,直接在家里就能生。”
耿菊花高兴得眼睛和眉毛都快飞起来了,“还是得来医院生,这样更保险一点。杏子,你先喝鸡汤,妈煮了鹅蛋给你带过来,让老三去开水房里拿开水泡上了,等热了之后你再吃。”
陶母心里稍微舒坦了一点,这会儿就能看出亲妈和婆妈的区别了,亲妈担心的是自家闺女,婆妈更看重孙子多一些。
外孙出生,她也高兴,可她更心疼自家闺女遭了这么一次大罪,反观耿菊花,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后面去了。
当晚,谢挺就把耿菊花送回村里去了,他和陶母留在医院陪着陶娇杏。
与耿菊花一块儿回到村里的,是陶娇杏生了个胖娃的消息。
很多等着陶娇杏生闺女的人都哑炮噤声了,还有人背地里骂,“咋啥好事都让她摊上了!赚了那么多的钱,这要是放在刚建国那会儿,就是资本家,就是地主,要被严打的,要遭报应的!”
陶娇杏自然听不到这些恶言,就算听到了,这些恶言也不会在她心里扎根儿。
别人觉得她赚钱了,是剥削了劳动人民的骨血,可她觉得自个儿是做慈善了呢!价格差不了多少,品质却提升了那么多,如果这都得遭报应的话,国内的企业得倒闭一茬。
第二天上午,陶娇杏就捂得严严实实的回家了。
往自家炕上一坐,陶娇杏就点开了研究区,给自家胖娃研究了个遍,身体管理、精神管理、技能管理等都安排上。
哪有当妈的不希望自家娃儿好的?
不知道是不是研究区搞了什么科技与狠活,胖娃的胃口好到离谱,别人家的小孩一天吃个四五顿就够了,胖娃吃八顿都会饿得嗷嗷哭。
见陶娇杏的母乳明显不够用,陶母打算给娃儿配上点奶粉喝。
在乡下,如果刚出生的小娃娃没奶吃,家里人咬咬牙也会给配上几袋助长奶粉,然而自家的‘特级奶粉’比那助长奶粉好那么多……陶母亲自去了一趟奶粉厂,让谢挺扛了一箱奶粉回来。
连瞻同谢挺和陶娇杏的关系好,知道陶娇杏的预产期就在这一阵儿,来拉货时特地带了三个奶瓶来,是从外汇商店买的进口货,德国产的,哪怕里面装了热水也不用担心炸杯。
陶娇杏有些不大放心拿成年人喝的奶粉喂小孩儿,毕竟新出生的娃儿更娇嫩,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同大人也不太一样,她从交易区买了专门给婴幼儿喝的奶粉,悄悄替换了包装。
有了奶粉的贴补,胖娃的‘口粮’缺口才勉强补上。
白天每隔两个小时就得喂上一顿,晚上睡前喂一顿,半夜得醒来喂两回,之后才能安生睡到凌晨。
哪怕有陶母帮衬着喂,陶娇杏的眼下都明显带上了黑眼圈儿。
“妈,这带娃比去厂子里做事都难……”陶娇杏私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