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2)

于清溏:“我不是那个意思。”

徐柏樟:“是不是都惯你。”

“你俩怎么还没好?”二老在外面催促,“正上劲儿呢,我这把肯定还赢。”

于清溏含下苹果,“这就来。”

晚饭是夫夫二人准备的。吃过饭,刷了碗,陪老俩春晚看到一半,父母习惯早睡,两个人告别离开。

于清溏看着窗外,车往家的方向开。

近些年,城市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年三十的九点半,街道安静得过分。

于清溏自言自语,“好不容易过年,这么早回家,总觉得少点什么。”

养生的早睡理论父母遵循就好了,大过年的,于清溏只更想放纵。

徐柏樟稍微放慢车速,“有想去的地方吗?”

这话把于清溏问住了,合家欢庆的新年,九点九成门店都已关闭,真想不到还能去哪。

于清溏想到老家的亲戚,“也不知道三婶四叔和小萝卜都干什么呢。”

于清溏在城市长大,没体验过在农村过年,但总不会比这里冷清。

车原路掉头,徐柏樟脚踩油门,往远离家的方向赶。

于清溏:“去哪?”

徐柏樟:“回家见三婶四叔和小萝卜。”

于清溏着实被吓到,“这都几点了。”

从这里到玉龙村,开车要将近三个小时,再步行穿过小路,还要加半小时。

徐柏樟看了表,过年不堵车,能比平时早一个小时。他加快油门,“只要你想去,就不远。”

大年三十晚上九点半,要开近三个小时的车去几十公里外的老家。

乍一听挺疯狂的,但有人陪的话,就是归家的思念和相伴。

于清溏是想回去,除了感受那里的新年,还想尽早把徐昊的信给婆婆捎去。

这段时间,于清溏每两周都会申请探视一次,采访内容准备得差不多了,但其它事项进展为零。于清溏不想给压力,也不再主动去催。

每次探视,徐昊会带来两封信,一封给他,一封给婆婆。老人不识字,于清溏就把信读给她听。

玉龙村他来过很多次,这是第一次晚上过来。入冬的小路不再泥泞,不需要徐柏樟背他过去,但那边没有路灯,也不知道好不好走。

于清溏担心了一路,到了以后发现想法很多余。

狭窄的小路口,道路两排挂满灯笼,像一溜萤火,更像两条红色的长龙。

黑暗中点点的红光蜿蜒向前,好似站在这头,就能连接回家的路,是照亮归乡人的烛火。

徐柏樟说:“过年串村走亲戚的人多,村长担心天黑,大家找不到回家的路,就挂了这个。”

于清溏留恋于眼前,“好美。”

“带你看更美的,上车。”徐柏樟不什么时候推来辆自行车。

于清溏:“哪儿来的?”

徐柏樟:“我提前给四舅发了消息。”

有了自行车,窄路不再漫长。于清溏坐在后座,很轻地抓住徐柏樟侧腰。

徐柏樟握紧车把,“坐稳,要走了。”

车速很快,于清溏看着一串红着的灯笼,宛如夕阳和天边连接线。

天气很冷,风在身上呼啸着吹。他们来得太匆忙,只穿了算不上太厚的羊毛大衣。

徐柏樟贴了下抓他腰的手,“冷不冷?”

“还行。”徐柏樟的手心很烫,冻僵的手背瞬间恢复。

徐柏樟解开大衣中间的两颗纽扣,把于清溏的手塞进怀里,他一只手撑着车把,另一只手不断揉搓取暖。

双臂环在前面,于清溏整个人抱住了徐柏樟,耳朵也贴在他后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