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诚神色复杂地抹了一把脸,摇头不已,“这女同志眼界宽,能力强,可这脾气也是真的火爆啊……算了算了,不同你俩说了。老葛,叶泠同志说她有一本讲发酵的手稿?你给我送过来,我打算由卫生部召集一些专家来审校。”
“如果她的那本手稿真有她说的那么好,能给药化行业开辟先河,那就由卫生部出这本书。我想着叶玲同志既然在药化研究上这么有天赋,肯定是有秘诀的。她自个儿写出来的东西,说不定里面就暗藏玄机了呢?多让人学一学,要是真有人能从里面学出点名堂来,药化行业何愁发展不起来?”
任明诚心里想,如果叶泠拿出来的手稿能和她拿出来的药一样有价值有意义,他不介意当个叶泠的传声筒,把叶泠的想法反应到大领导耳中去。
那些人既然想阴刀子伤人,就得做好被阴刀子伤的准备。世间因果,一饮一啄。哪有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便宜占?纵然是恶语伤人几句,都得承担那份口业。
而且他觉得叶泠说的挺有道理。国-家发展需要有脊梁撑着,现在好不容易站起一根脊梁来,这些人不想着帮脊梁分担点压力,反倒是背后出拳,究竟是什么居心?是不是真的收了资本家的黑心钱,想着帮资本家肃清国内的潜在对手?
葛怀参想同任明诚说叶泠的那些手稿他们京华大学药化系的教授们已经在审了,不过没看完,可是想到自个儿审完之后顶多是安排到京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如果是卫生部审这本书,说不定就能安排到人民卫生出版社或者是科技出版社出,还能得到卫生部的背书,那分量可就重多了!
“行,我回去整理一下,那些手稿现在分摊在不同的教授手里,我收集齐全了就给你送过来。”
任明诚皱眉,他问葛怀参,“手稿,很多吗?”
葛怀参咧咧嘴角,用手比划到自的咯吱窝,道:“所有手稿摞在地上,大概能到我这儿,厚度也就一米六七吧……”
作者有话要说: PS:‘作者有话说’后面的字是不算入正文也不收费的,上一章有个人说我大半篇都是私货,不算哈,后面的七百字不计入正文,不想看可以直接在阅读器中关掉作者有话说,不影响正文的连贯性~
第51章 憔悴
同样是审校《发酵法》, 卫生部办起事来就比京华大学药化系要快了很多。
任明诚直接从首都那些高校里请来了将近二十个教授,分别负责审阅《发酵法》中提到的化学部分、数学部分、生物部分……没有一个能完整地看懂《发酵法》,所以找来替《发酵法》把握大方向是不可能的, 只能去实践中验证。
这会儿他们能做的审校工作, 只是确保《发酵法》中没什么明显的错误即可。
在《发酵法》审校完成后,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便带着这一米六七厚的手稿离开了, 卫生部的任明诚部长已经下了命令,必须在年底前印出三万册的《发酵法》来,确保全国所以高校学生都能领到这本‘发酵学’领域的教材,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自然不敢大意, 一回到出版社就召集了社内所有编辑一同进行复校、编阅、审定以及排版工作。
‘相济散’的三期临床试验也渐渐接近尾声。
甲版的‘相济散’用在那些营养不-良的患者身上,可以说是‘虎狼之药’,药效相当显著, 但患者的食欲也着实可怕,乙版的‘相济散’的药效就相对温和了许多, 但药效也是比较明显的。
做三期临床试验的那三个医院都从叶泠手头要走了不少的存货,他们知道卫生部倾向于让他们之后都拿乙版‘相济散’,所以这会儿找叶泠要的都是甲版。
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这三家医院的负责都清楚,如果是遇到重症患者或者是急症患者,只有甲版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