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世人皆津津乐道,究其原因,主要是‘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太少,才会被立为榜样,彪炳千年。学生培养同样如此。”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好的老师,应当以培养出学术水平远超自己的学生为己任,一个好的学生,也应当以超越自己的老师为目标,而实际情况却是,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超越老师,就如同古人传道一样,第一代人手中可能掌握了百分之九十八的道,传到第二代人手中时,就可能变成了百分之六十八,传到第三代人手中时,极有可能只剩下百分之四十甚至更少了。”
“纵观国内高等院校,择师要求属实太低。一个本科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做本科论文都磕磕巴巴,难以统管大局,如何能够教的了学生?如何能够带出更优秀的学生来?放这些自己都没能熟练掌握科研能力的新老师去教育学生,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学术水平的整体倒退。”
“为了保证各高校的学术水平能够稳步发展,我建议增设‘研究生’阶段,借鉴国内的分级制度,将研究生划分为‘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以此来提高许多科技产业的入行门槛。”
“同时,为了保证所有毕业生的利益不变,建议‘研究生’采用带薪读书制度,所有确定要留校任教的老师,需要先进入成熟的课题组,专心做三年学术研究,将自己的学术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再来带学生,这样对老师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我建议,在新教师入职前,安排三年的全职科研。在这三年全职科研的时间里,新教师的福利待遇薪资等都不会改变,等于给他们带薪提升自己的机会。”
洋洋洒洒一封建议信写完,苏娇杨郑重地封入了信封中,第二天便委托负责监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种子选手的那些人把信封送给了教育部的领导。
身为国内少有的几处国重的第一负责人,给领导提意见的权利还是有的。
燕园汇报厅内,被赶鸭子上架的苏娇杨将历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题目都刷了一遍之后,拿着自己简单做出来的课程讲义,开始给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种子选手培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破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