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都不错,每人都能喝个四五两不醉,可哪有人能同苏娇杨这种酒量变.态的相提并论,一场酒喝下来,苏娇杨和没事的人一样,国防部的人却都个个烂醉如泥,跟随苏娇杨来的那几个研究员不敢多喝,借着生病吃药遵医嘱的理由只喝了几小口,然后便有幸得见了终生难忘的‘大场面’。

这些人早就听说苏娇杨酒量了得,端起酒杯来就是千杯不醉,原先还有些不信,觉得是有人瞎吹,可现在亲眼见了,个个都惊为天人,尤其是苏娇杨喝了那么多酒之后依旧能同他们讨论课题讨论得津津有味、热火朝天,这更是让许多人心底直呼不可思议。

第二天,国防部审批通过了苏娇杨的项目开题汇报,课题研究经费将会分成三笔而先后到账。

苏娇杨拿到审批通过的证明文件之后,打发与她同行的那些人先回校搞研究,自个儿开始在京城各大知名高校搞起了学术交流。

第一站京城理工大学。

当年苏娇杨高考的时候,京城理工大学也派人和苏娇杨接洽过的,没人能想到,当初仅仅是‘小有潜力’的学生,在短短三年内,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内的学术山头之一。

京城理工大学十分郑重地欢迎了苏娇杨,听说苏娇杨想在京城理工大学开一个交流讲座,京城理工大学负责接洽的人立马就给安排好了报告厅,还从各个院系挑选了优秀的学生以及有潜力的老师过去听。

京城理工大学的目的很简单,多条朋友多条路,尤其是苏娇杨这种手上项目多的人,他们学校的老师若是能和苏娇杨搭上关系,日后找项目做的时候,从苏娇杨手里分碗汤都够!

只不过京城理工大学的负责人不知道,苏娇杨可比他们有诚意多了。

苏娇杨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交流,而是挖墙脚。

他比陈润之老先生还狠,陈润之老先生是守株待兔,苏娇杨是主动出击。

原因无他,她负责的那个国重实在太缺人了,项目多到做不过来,而人才又不会主动找上门去,她就必须走出来,把小锄头挥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