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车起,周丽珍就从包包里拿出粉饼和口红,对着粉饼背面的镜子仔仔细细地补妆。她涂上艳丽的唇膏,上下唇轻轻抿了一下,才不慌不忙地道:“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日常走动走动,你随意就好。”

的士开进了一个老旧的小区,两人下了车,孟流年跟着周丽珍来到一楼沿街的一排商户前,走进了一家茶叶店。

店里不大,两边各放着一排茶叶架子,最里面放着一个足够坐七八个人的茶几,似乎由一整块实木打磨而成。几个人围在茶几前喝茶、聊天,看见周丽珍和孟流年来了,坐在泡茶位置上的一位中年男性招呼她们入座。

“大美女来了,来,随便坐。”

其他的人也纷纷给两人腾挪出两个位置,热情地招呼两人坐下。

“福伯,好久没见了……樊姐、刘哥……这位是……”周丽珍很自然地跟茶座前的每一个人打招呼,看出来有几个是认识的,另外不认识的马上也认识熟络了起来。

反衬孟流年跟木头一样杵在那里,看着一桌有老有嫩,一个也不认识,一个也记不住,面对别人打招呼,只能“你好你好”点头示意,尴尬地跟着周丽珍落座。

像是茶叶铺老板的中年男人福伯用镊子烫洗出两个小小的功夫茶茶杯,分别放到两人面前,倒开水,冲泡,倒茶,一气呵成。

“慢用。”福伯做了个“请”的姿势。

众人重新回到座位上,又开始聊起刚才在聊的话题。孟流年仔细听了一下,感觉他们一会聊股市、一会聊茶叶、一会又聊起新近有什么行业能赚大钱。

孟流年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周丽珍为何说见客户,却来到别人的茶铺闲聊。她转头观察周丽珍,发现她是个很优秀的倾听者,不时回应几句,十分入迷。

周丽珍感觉到孟流年的分神,跟她耳语道:“别开小差,拓展业务就靠这种交际场合。”

“哦……”孟流年好像懂了一些,又不完全懂。她不关心业务,她关心的是,这些人当中有没有嫌疑人。

但他们当中既没有长得像刘一方的人,聊天的内容,似乎也没什么可疑之处。孟流年听得出来,他们一些人就是附近跑生意做业务的,忙里偷闲过来喝一会茶,唠唠嗑,交换一下信息。每当有新的人走进来,就会有人识趣地离开。这样循环了好几次。

他们就是 2000 年在鹏城讨生活的芸芸众生,也许二十年后,他们大多数人都成了功成名就的老板,也有少数人急流勇退,回老家过安逸的生活。

原本孟流年对保险这个职业,是充满怀疑的。以前她最怕的就是很久不联系的老同学突然给她发消息,她都能猜到,对方要不就是借钱,要不就是转行卖保险。她觉得卖保险就是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最后一波收割,一旦遇到这种,她都是能躲多远躲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