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试试,怎么知道哪门生意能挣钱?

最主要的是,她现在有底气,手里还握着不少资产,完全输得起。

不过,四十两这种小打小闹的利润,跟她想象中的差得太远。

挣过大钱的人,再看这种小钱,确实提不起太大兴趣。

但问题是,太挣钱的买卖,要么没门路,要么容易蹲大牢。

虞苏敛了敛笑,对身边几人道:

“将正房隔成一人间,东西厢房改成二人间,厨房和浴室统一迁到后院,打通水渠,方便排水。”

王守生带着一队工匠,闻言点头:“小姐放心,这点小事不难。只是……咱真要把屋子隔得这么小?这不显得太挤了吗?租客住得舒坦才好啊。”

虞苏嘴角一勾,“士子进京赶考,哪有心思讲究舒坦?小房间更便于他们潜心读书,房租便宜,还能多租几间,岂不更合算?”

王守生一听,还是不太相信。

他这辈子就没住过这么小的地方。

一间屋子只能放下一张床?

这是人睡的地?

但主人家心意已决,他也不好说什么。

没多久,工匠们开始动工,忙的热火朝天。

院子里热闹起来。

泥瓦匠将墙上的青砖一块块敲下,重新砌起隔墙,木匠们忙着搭建简易的床榻和书桌。

隔壁邻居们闻声而来,纷纷探头探脑,围在门口看热闹。

“哎哟,这是搞什么新花样呢?

把好好的屋子砌成这小格子,怕不是糊涂了吧!”

“就是啊,这一间小得连个转身的地儿都没有,

谁愿意花钱住这种地方?真是白瞎了钱!”

“再说了,赶考的书生有的是,能住得起院子的,哪个不讲究?

这小破屋子,估计半年都租不出去。”

“那不一定,又不是哪个读书人都家财万贯。

要是寒门出身的,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就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住得舒不舒坦?”

对于这些看热闹的,虞苏都是一笑置之。

她几乎每日都会过来监工。

王守生有时会跑来问她意见:“小姐,厨房那边的灶台要不要多砌几口?方便多人同时做饭。”

虞苏略一思索,“听你的,赶考的书生也不一定都有时间自己下厨?备几个大锅,留一口专人煮饭,愿意吃的人每月多付几钱银子。不愿意的就自己做。”

王守生点头,又和工匠们沟通去了。

邻居们听了更是摇头:“瞧瞧,这不是正经做生意的法子。还不如直接卖了这院子,图个痛快!”

虞苏不为所动,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

“大娘,等开张的时候,你再来瞧瞧。”

邻居大娘哼笑一声,手插着腰,满脸的不相信:“行啊,那我就等着看你折腾。”

一个月后,屋子的改造终于完成。

虞苏看着焕然一新的铺子,心里美滋滋。

接着,她雇人抄写了一堆小广告,准备贴书院门口、酒楼、茶馆、书肆……总之哪里人多贴哪里。

可光贴广告哪够?

虞苏转头瞅了瞅街角那些正蹲着玩泥巴的小屁孩,眼睛一亮。

就是你们了,童子军,上吧!

她走过去,笑眯眯地问:“想不想吃一品居的桂花糕?”

小孩子们眼睛顿时亮了,异口同声:“想吃!”

虞苏掏出写好的小广告,分给他们:“去吧,看到读书人,商旅就去问问要不要租房,我这又便宜环境又好的屋子出租。”

一群小屁孩欢呼着接过纸,屁颠屁颠就要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