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1 / 2)

原本还眼巴巴地盼着昌盛帝能够让许怀谦上交蚯蚓肥的法子,活着直接让许怀谦上交蚯蚓肥他们也能够从中牟利的官员们傻眼了。

只得向孟方荀询问:“孟编修,不知道,这蚯蚓肥多少钱一袋。”

“不贵不贵,一百文一袋,一两银子一车,”早就知道价格的孟方荀笑眯眯地与他们说,“一袋一百斤,只是撒施法的话,能够施肥一亩地呢。”

“但若是深耕法的话,用的就要多了,众位大人考虑好,治下种植的作物需要多少蚯蚓肥。”

“一亩地就需要一袋!”

众位大人惊呆了,他们想过这蚯蚓肥可能不会很贵,毕竟一石粮食才卖多少钱,要是这肥比粮食还贵谁去买。

没有想到便宜到一百文一亩地,这就算是普通百姓也能够负担得起。

许怀谦要的就是普通百姓也能够负担得起,要是普通百姓都负担不是,这蚯蚓肥说白了,又会成为达官显贵的东西。

到时候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不就什么都没有改变?

索性这养蚯蚓基本上是零成本,它们的吃食到处都能够寻到,他们付出的也就一点人工罢了,一百文一袋,他们至少能够赚八九十文呢。

听到价格的大人们都在点犹疑许怀谦卖这么便宜收得回成本么,不过他们犹疑归犹疑,可去买蚯蚓肥的众人谁也没跑了。

说服了朝堂,孟方荀这才写了一篇《盛北现状》的旬报发行天下,天下震惊。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盛北百姓与官员没有懈怠,积极努力的自救,终于靠着许大人发现的蚯蚓肥和朝廷资助的麦种成功种出一亩地五石粮食的丰收,彻底打破了灾后完全要依靠朝廷依靠地方资助的窘迫,让我们为他们的胜利与丰收鼓掌。”

孟方荀这篇文章写得感人肺腑极了,可惜没有多少人在意里面的感动,全都被那一亩地五石的丰收吸引了过去。

“我的天啊?!”

“一亩地五石的丰收?!”

“我种了一辈子的都没有见过一亩地能收五石粮食的时候。”

“这哪里是灾区,这分明就是一个产量的圣地啊!”

“这下好了,他们自己种地就能把自己的肚子给喂饱了,哪里用得着加我们赋税来养他们!”

不用加赋税了,所有百姓都松了一口气,但随即他们又把目光放在了那个可以让一亩小麦增收到五石粮食的蚯蚓肥上。

“蚯蚓肥是什么肥,我们怎么没有听说过?!”

“荀报上不都说了,这是许大人在盛北发现的一种新型肥料,我们能听过才有怪了。”

“没听过可以买吗?”

“又不是只有盛北一个地方可以种小麦,我们这些地方也可以做小麦呀,要是我们每年也能增收一倍,不说一倍,就算是增收一石都划算啊!”

“是啊,一亩地多一石就多三百文,现在谁家没个十来亩地,这粗粗一算,一年能多出三四两银子来哩,要是这个蚯蚓肥不贵的话,有搞头!”

账谁都会算,百姓们书没有读过多少,算起自己的银钱来,那速度可快了。

一发现这个蚯蚓肥对他们极为有利,一个个都特别想买。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商人们看到邸报,发现盛北的粮食丰收,朝廷不会再组织他们捐款以后,大松了一口气。

随即他们就这份旬报里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商机。

“这个能够使小麦增产一倍的蚯蚓肥,绝对有市场!”

果不其然,邸报发行没有两天,大街小巷的百姓都在讨论这个蚯蚓肥了,其中有不少人都表示如果这个肥料不贵的话,他们愿意购买。

嗅到商机的商人们,也不管这个蚯蚓肥的价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