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2 / 2)

工程。”

总不能把人迁走了,决堤坝后就不管了,等着水自己流入淮河吧?

这水是世界上最不可控制的事,它有可能自己流入淮河,也很有可能往其他县而流。

丰良县周围还有别的县呢,一个弄不好,可能把附近的几个县城一块殃及了。

他们是来救灾的,不是来制造灾难的。

“许大人说得很对。”詹敏达没有官职不是朝廷中人,他是朝廷给翰林院聘请的教习,说实话一开始,他不是很想管袤河这档子事的,毕竟,朝廷其他官员都不管,他一个就会一点水利的人去管什么?

但架不住,他学生小文一直扭。

还拿退学威胁。

没办法,翰林院聘请他们外头的这些教习,薪酬开得很是诱人,且给翰林院的官员当老师,很有面子。

这些以后可都是朝中各部的大官啊,给他们当了老师,以后他们升官发财了,他们的脸面就越高。

一旦章秉文退学了,他们这个学科,创办不下去,他们这些教习也要被辞退,薪酬没了,面子也没了,帮帮忙就帮帮忙吧。

就当积德行善了。

为此他还联系了几个对修筑堤坝极为得心应手的老伙伴们,至于,他们来不来,就不清楚了。

毕竟,根据他们以前对朝廷官员的理解,那就是不懂还瞎指挥,出了事,还会把问题责任都推工匠身上,工匠们也心寒啊。

给朝廷做事,还不如给私人做事。可他这一路接触许怀谦下来,发现他还算是温润有礼,人也不是那种瞎搞乱搞的人,对他放心多了。

“许大人能够看到这些问题,詹某佩服,”詹敏达对许怀谦直言不讳了,“但要解决盛北水患,只有这一条路子是最宽的。”

“其他的不论是重筑石头县河堤,还是单独再修筑一条河道引渠水源,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都不会比挪开丰良县钱粮少。”

挪开丰良县,只需要把里面的人劝说走就行了,之后不管是挖渠,还是引水,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但问题就出在这人上。

“乡间多宗族,”从小在村里长大的陈烈酒对此很有发言权,“想要挪走一个县,首先这个乡的宗族就不会答应。”

“他们在这个地方扎根盘踞多年,把周围附近的地势占为己有,这个时候,有人要他们舍弃经营多年的地方,去找一个新地方,除非这个地方,比他们原先经营的地方,要好上多倍,他们可能才会愿意,否则,人家就算是死,也不会挪窝的。”

“不仅宗族,还有其他人,商人会放弃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业吗?百姓会放弃他们耕种多年的良田吗?”许怀谦曾经有参与过征地迁移工作,对里面的门道很熟悉,“就算有一个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给他们,也很难打消他们要离开家乡的恐惧和迷茫。”

破家值万贯。

别说古代了,就算是在现代一些富翁在外面发了财,不还是会回家乡修房子养老吗?

故土难离啊。

“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挨家挨户的劝说他们搬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