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得很。
许怀谦和陈烈酒起身送他出门,送到院门口的时候,许怀谦突然想起来了:“知府大人开养猪场是为了推广养猪吗?”
不然一个好好的知府跑去养猪做什么?
顾凤朝颔首,有些不好意思道:“也是你孵小鸡给我的灵感。”
“不过,”顾凤朝摇摇头,“我没有想到推广养猪这么难。”
猪不像鸡那般生长周期短,便宜还能下蛋卖鸡蛋,它很容易生病,很容易死,还价格贵,没有百姓愿意喂。
“何不如赊猪苗与百姓?”许怀谦听他这么一说瞬间想到了方法。
“赊猪苗?”顾凤朝牵着马都快要骑上去了,听到许怀谦这么一说,顿了顿脚。
“就是春天把猪苗赊给百姓,等冬天小猪长大了,村民们卖了猪,再去收小猪钱。”这个方法,在他那个时代,八十年代,叫赊小鸡。
春天把小鸡赊出去,等秋天小鸡长大了能下蛋挣钱了就去收小鸡苗的钱。
许怀谦当初很想在村里做这个,可是他看陈烈酒收账都收的那么辛苦了,要是再赊小鸡,天天就为了几文十几文地在外面跑,也不划算,便作罢了。
可这猪苗不一样,猪苗价格贵,卖了猪挣的钱也多,又是官府牵头,这账怎么赊怎么都划算。
顾凤朝眼睛一亮:“你说的这个办法不错,我回去试试。”
要知道,顾凤朝为了推广养猪,可是在他的养猪场里养了五十多头母猪,这么多母猪,下一次崽最少都是四五百只,这么多小猪苗,他正愁怎么销呢。
他的养猪场养几十上百头猪还行,养几百上千只,他怕得猪瘟,得了许怀谦这个话,他瞬间想到了,他可以不卖,把小猪赊给县下村民,全部分散开。
“老天爷天生就给了你一颗民生脑袋。”顾凤朝说些看向许怀谦那俊秀的脑袋,越看越觉得里面装满了百姓,“明年的科举好好考,不少人在京城期盼你呢。”
除了一个宋大人,还有谁能够在京城等着他?
顾凤朝骑着马走了,许怀谦又被他那似是而非的话说得一头雾水。
一年的时间转瞬而知,又到了一年秋天,今年许怀谦二十一岁了,也到了他要去考举人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