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自己也有一些人脉,是不缺客户的。不是因为风马牛年终秀那件事啊。”
大家心领神会,默默笑了。
看到大家笑了,张弛说道:“虽然我跳槽出来,但我还挺想替程前澄清一下的,他本人是对内容、流程把控非常、非常、非常严格的一个人。可能风马牛比较出圈,让很多不知道他的人对他有了第一印象,更加不幸的是,还是个比较差的第一印象。”
郑载岳在老友群里听过对这个年轻人的吐槽,怎么会情商这么差,情商这么差怎么还能混到行业第一的位置?
“我好奇地问一句,程前的这个访谈是公益的还是收费的?”
“收费的,挺贵的,几十万。具体数字我就不讲了。”
周窈正在拍素材,一条视频几十万???!!!
“他除了访谈还有私域,会员和私董会,现在一年收入也有一个小目标了。”
什么?!周窈吃惊,就这业务能做一个亿啊。
郑载岳看向大家,问:“你们都是收费的吗?一条访谈视频的价格是多少,方便讲吗。”
只有一位女士,说自己是公益的。
有两位分享,一位是十到十五万不等,看工作量,一位是十万加分成,因为有潜在客户会后台联系,他会负责转给客户那边。
周窈记得他们分别是房地产和教育转行过来的,这都能收这么高啊?
“我们有成本的,前期要做调研工作,还要养团队,后期还有剪辑、投流这些,所以这个报价其实是很良心的。”
张弛分享道:“我们的一个访谈流程大概是,先成立一个项目组,做背调和创始人前采,定制访谈内容,然后跟对方沟通、确认访谈的方案,正式访谈,后期制作,客户审稿,最后发布,运营。”
郑载岳调整了一下访谈方式,从一对一转为了圆桌会,“我看到你们采访了很多的创业者,包括你们也在形成一个赛道,叫商业访谈博主。那么你们认为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赛道?”
从教育行业老师转行过来的文秀说道:“在当下这个环境,创始人是有打造 IP 的刚性需求的。”
雷军和小米高管都亲自下场做账号了。
“而且底层草根创始人或者普通家庭出身的创始人,更渴望被看到,也需要输出自己的专业内容,建立行业的话语权。”
商业洞察号的博主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背后有三个逻辑,第一个是我们可以通过‘共创’的形式,帮助创始人 IP 账号冷启动。我有个客户,访谈视频发完,他一周涨了七万粉,这个粉丝的价值就超过访谈费用了,而且还是活粉。”
“第二个是,可以帮助企业获客,我们后台经常会收到私信,对方是做什么业务,就想找视频里的企业,我们就会把私信转发给客户,这对他们也是价值。”
“第三个是,对于 to C 企业可以直触消费者,消费者了解到创始人创立品牌的原因、品牌故事,就会有印象,也就是我们说的种草,然后去搜索、购买。”
所以还是为了卖货,不过这是直播电商、短剧电商的另外一种形式。
周窈听他们各自是如何获得客户、原来的工作经历,朦朦胧胧一种想法从心里破壳而出为什么她不能去做商业访谈博主呢?
她是做风投的,按产业研究、企业分析,跟这些商业访谈博主比,她更专业啊。
而且她现在正在做的这份工作,可以接触到很多创始人,获客渠道也有了。
最近她每天都在做自己的工作视频,剪辑技能也在提高。
她一个人就可以当一个团队用。
一个月访谈一个创始人,就是十万!
周窈的想法逐渐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