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2 / 3)

吴旭头低着,显然不想违驳何氏的话,也不愿放弃他那鱼塘里半大的鱼。

春兰知道他的心思,没成亲的时候,他干得起劲儿,成了亲后他是干得拼命,满心想凭着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这鱼塘他丢不下,她心里也知道为啥。想了想,便给何氏递了个眼色,笑着对吴旭说,“去不去的,先不说,咱也得先把家里安顿好吧?”

吴旭点了点头,两人套了牛车,回吴家庄去。

吴旭硬要留下,何氏不放心的很。李海歆想想,便说,“旭哥儿真想要留下,那就留下吧。反正老三家一时哪儿也不去,且看看情况再说吧。”

虽说吴旭和自己家不生分,可现在他马上就是当爹的人了,是他自己小家的一家之主,何氏也不愿多说,说多了,怕他心中不愿,又不好反驳,心里头委屈。便点头同意。

家里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晚饭时候李海歆去了一趟前院儿,让老李头和李王氏跟他们一起去县城先避一避。

李王氏哼哝着,“我们没有那家财万贯,也不怕人家偷抢,不怕人家惦记”

李海歆眉头皱着不吭声。

半晌,老李头摇头,“你母亲说的是,家里也没啥让人惦记的,我们就不去了。”

李海歆不放心老两口,劝说一会儿,老李头就是不吐口,他想了想便说,“反正把孩子们送去,我还两头跑着。到时候实在闹得厉害了,你们再去?”

老李头点点头。

李海歆跑镇上卖鸡和兔子,何氏在家里带着几个女儿收拾行囊,一连忙活了几日,收拾出几大牛车的东西来,何氏登时发愁上了,这带的都是能带的都是必须要用的东西,那些家具什么的,一样都没带。这么些东西,怎么运过去就是个事儿。

第一百零五章 宜阳新“家”

尽管来过几次宜阳,这次再来,李薇却是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这感受不止来自一路上随处可见的逃难者,更来自于这入城穿巷的时所见到的或大或小的院落,听着街上,三三两两走过的居民,象是突然从远处看风景,一下子融入其间一般,不但看得真切,而且感官也灵敏起来。

年哥儿给找的院子,位于西门巷子里,是一座半新的四合院儿,半旧的漆门儿象是被人刚刚擦拭过,十分干净。

沿着大门到院中,是一条青砖铺就的小路,分别通向正房和东西偏房。三面的屋子都是三间开的,有一间小小的厨房,位于西屋边儿上。虽然没有她们家的院子大,布局却很是相似。

厨房边儿上有一口深井,架在上面的木轱辘也是半旧的样子,可用来吊水的麻绳与木桶都很新。深井旁边儿,靠着厨房的山墙一侧,是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皆是手腕粗细的树干。

院中也十分的干净平整,那井的旁边,靠墙角处,有一颗高大的桂花树,树冠散得极开,米黄色的小花开满一树,正吐着浓郁的芳香,树下面儿摆着一张崭新的原木色木塌子。

刚打扫过地面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此时正值大半晌午,这巷子深深,一点也不喧闹,静幽得很。

李薇和春杏在院子里东跑西跑,最后脱了鞋子,跳上木塌子,仰头去看那棵高大的桂花树。

李海歆与何氏一进这院子倒愣住了,好一会儿,两人才相视一笑。大武银生几个赶着牛车帮忙来送东西,一边卸车,一边感叹,“年哥儿找的这院子好。收拾得也干净用心”

何氏原本略有不豫的心情顿时大好,拿了钥匙开了堂屋门儿,正当门儿的布局与李家堂屋也差不多,中堂高腿条几圈椅等等,不过都是现制的,红木漆漆得油亮,衬着屋子里亮堂了许多。

地面是青砖铺地,清洁得一尘不染的。何氏嘴角含笑,招呼春兰和吴旭娘进来坐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