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2 / 3)

正抱怨诉说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又举例,某某个村子,在入村的路口就有把守,不准难民入内等等。

李海歆这些天心里头也有些打鼓,自己家在李家村算是有些底子的,那些难民们初来时不知道,时间久了,听说这些自然不难,自进入七月里,每日围在院门口讨饭的人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人。

何氏心善,初始时,但凡难民们有求的,多多少少都会应下,每给他们一点剩饭剩菜粮食,他们也是感激涕零,吃完就走。可时间一长,每天饭点,这些人便准时聚过来,搞得一家人每日都要多做几倍于平时的饭食,而这些人吃完东西,也不走了,就在李家附近的小竹林里徘徊,专等着李家开饭。

何氏便觉得心惊起来,不许李海歆离家半步,更把家里的三个帮工,都叫来,安置在鸡舍旁边儿的茅草屋里,三人轮换着看鸡舍,省得一眼瞧不见,这鸡被人偷了去。

难民偷鸡的事儿在李家村传开之后不久,投诉的人渐多,有人不满自家地头的果树被人摘了去,有人发现自家的苞谷甘薯还没长成就被人偷了,而且这类的事儿愈来愈多。村子几个里正聚在一起,想出个各家出劳力,每天巡逻的办法来。

平白的多出这个活计,村民们都很不满,可也都没什么好办法,要想阻止这些人进村,几乎是不可能,况且秋粮苗子日高,他们随便往哪块地里一钻,根本找不到人。

这日天还没大亮,李家人都还在沉睡当中,突听外面有人急喊,李海歆这些日子本来就警醒,一个挺身,坐了起来,下塌穿鞋,到了院中,听出是吴旭的声音。他快步走过去,边问,“旭哥儿,什么事?”

等走近之后,借着微弱的晨光,才发现吴旭下巴有血迹,混身透湿,头发也是乱糟糟的一团,李海歆一惊,正要发问。

东屋和堂屋的灯都亮了起来,何氏在屋里喊,“出了啥事儿?”

李海歆回了一声,“没啥事。”

这边拉吴旭到一旁,低声问,“到底咋回事儿?”

吴旭抹了抹下巴上的血迹,头半低着,十分懊恼的样子,“有人偷鱼,挖莲藕,被我发现了,就打了起来,他们十来个人,昨儿,昨儿,捞出的鱼都被他们偷走了……”

李海歆忙问他,“身上的伤碍事儿不?”

吴旭摇头。李海歆想了想,先让他到西屋去换身衣裳,自己去鸡舍那边儿把三个帮工叫起来。

何氏这时也起了身儿,春兰与春柳几个也都起来了。听说难民们抢了鱼,春柳气势汹汹的骂道,“没良心喂不熟的烂东西,从今儿起一粒粮食也不给他们”

吴旭换了衣裳,下巴和眼眶都是乌青一片,一边儿脸颊肿得老高。春兰眉头轻皱了下,略带埋怨道,“为了那点鱼,你用得着这么拼命么,要真伤到哪里,这可咋办?”

吴旭摸摸肿着半边脸,扯出一个极难看的笑,“没事儿。牙一颗都没松动”

李海歆叫起帮工,又去叫李家老三,让他顾着这边儿,自己带人去了鱼塘那边儿。

天色已青蒙蒙的亮,借着这晨光,李海歆一眼看见草屋前面的一片狼藉和打斗痕迹,再看鱼塘那边儿,栽种的莲藕,被挖开约三米长的口子。

他围着鱼塘转了一圈儿,确认其它地方无大碍,叹了口气,才回了家。

李家老三正在李家气哼哼的说着,“……旭哥儿,你认不认得他们?咱这就去找人,抓着人,看我能饶得了他们”

王喜梅满是忧心,看了他一眼,与何氏道,“大嫂,这天天防着也不是办法呀,你瞧瞧,这些天,人只多不少的,真是愁人……”

何氏叹了口气儿,忧心重重的。

李海歆闷着头闷了一会儿,也叹气,“这场灾也不知道持续多长时候……要不,旭哥儿,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