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老李头也说话了,“你大伯说得对。就这么办吧。”
何氏看看李海歆,两人闷声点头。
李薇看了看又在东屋各自生闷气的姐姐们,有点无奈。
忙跑过去拉春杏拽春柳磨春兰,“二姐三姐四姐,咱去西屋看看贺府都送了些啥来吧?”
几人都赶她出去,没兴趣看。李薇使出浑身解数,撒娇纠缠耍赖都用上了,这才把三个人从东屋拽出来。
贺府下人走了后,李海歆把两只红木箱子搬到西屋当门的桌子上,两只箱子各有长宽高各二尺的样子,崭新的红漆木上面儿,上面镶嵌的铜扣闪闪发亮。
李薇站到椅子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两只箱子,笑着,“光这两只箱子,一只也得值一两吊钱儿呢。”
春柳摆摆手,“别刮噪了,赶紧开吧。”
春兰便伸手过去,叫春柳一起去开第一个箱子,箱子打开,李薇被里面的光线色彩闪了下眼,再仔细一瞧,原是几匹绸缎,兴致缺缺的伸手把那布匹去出来,一共四匹,两匹银红,一匹桃红,一匹姜黄。
李薇看看那匹姜黄,心说这个给她娘做衣裳倒是不错的,这么一想,再扫过另外几匹,桃红的给大姐做衣裳也不错。
这么一想倒是有点兴趣了,便继续往前翻,又是一些绢花头饰之类的东西,倒不是很贵重。最下面很意外的又有几本,她拿出来扫了几眼,看看春杏,两人都想到一块去了,这两箱子东西怕是年哥儿准备的。
有了这个想法赶快去翻另一只箱子,却是几套成衣,再往下翻,春兰手僵住,从底下抽出手来,赫然是一张银票。
李薇凑过去一瞧,居然是三百两!这个……姐妹几个面面相觑,都是一副震惊的模样。
好一会儿春柳哼哼的道,“他在咱家七年,这才合一年不到五十两的银子!”
春兰作了噤声的手势,悄悄的走到西屋门口,挑了帘往外面看了看,放下门帘回来,轻声说,“都先收了吧。等人走了再说。”
堂屋里李海歆夫妇二人应了这事儿,李海歆大伯子又坐着说了些闲话,李海歆大娘娘在言谈间又说到春柳与海菊家二小子的事儿,何氏一是不满意这门亲,二是这会儿也没精神说这个,便拿闲话糊弄过去了。
送这些人出院子的时候,李海歆大伯子与大娘娘走在前面儿,李王氏与老李头落后两步。
李王氏又故意走慢了两步,与前面扯开距离,等前面两人离了十来步,才与李海歆说道,“几个丫头的亲事儿我也不管。就是海菊家的那个二小子,你不能应!”
说完也不看何氏,自顾自的走了。
何氏气笑都不是,与李海歆说,“你瞧瞧你娘,啥时候都只顾自己个儿。就因为她与大娘娘不对付,咱就不能这样办!”
说着又低声咕哝道,“亏得我也不喜欢那二小子,否则啊,光春柳的亲事儿,又得一大场气生!”
第九十七章 又是中秋
贺府的人走了后,何氏气得回到堂屋躺着,李海歆也闷着头坐在堂屋不说话。
李薇与几个姐姐面面相觑,都不敢去堂屋再劝说。心知爹娘同意理解是一回事儿,伤心难过则是另一回事儿。
姐妹几个坐了半晌,春兰便领着妹妹们去收拾中秋节的吃食,可此时已没了早上那会兴奋的心境,默默的干着活儿。
何氏在屋里躺到近中午才起身,梳洗了一番,看李海歆仍闷头坐在堂屋当门儿,便劝了几句,把小虎子扔给他抱,自己去厨房帮着做午饭。
春兰几个看她起了身,都凑过来,说闲话安慰她,何氏笑了笑,表示没事了。
李薇出院去抱柴,刚抱了一捆柴往家里走,突然旁边有人小声叫着,“梨花,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