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做什么的?”

有人问道。

杨应和拱手应话:“北边发大水,把家冲没了,逃难来的。”

“想问一问,能不能在这村里落个户。”

“这事得找常富。”

他口中的常富是里正,管户契与税收之事。

就有个大爷使唤小辈:“进去看你常富叔在不在家。”

那后生朝青砖房去了,不多时跟在他身后走出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

长脸,瘦长个。

他上下打量喜月一家子,问道:“你们是一家人?”

杨应和回话:“正是,实在走不动了,求求您发发善心。”

宋常富看一眼杜巧娘,心下有个盘算:“这事也有得商量。”

一听这话,喜月高兴的看向嫂子和娘。

好不容易有个村愿意接收他们,杨应和欣喜不已:“我们都是老实人,村里有什么规矩,我们都会守,也绝不会闹事。”

杜巧娘也道:“只要给我们个落身之地,我们都听你的。”

问明他家情况,宋常富道:“能落户,但地分不多,只有两亩,你们愿意吗?”

他们原也不是靠地生存的人,杨应和一口应下:“行。”

“那我领你们划宅地。”

宋常富走在前面:“我这也是看你们可怜。”

“多谢,你真是大善人……。”

杨应和和杜巧娘不停说着谢话。

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喜月帮阿娘托着包裹,跟着村里人走。

一村的人都跟着,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打量的目光太多,都令喜月不自在起来。

直走到村西头,宋常富才停下来,指着旁边一户人家:“你们就挨着这家搭房子。”

“前后都一样长,宽给你三间房的地。”

这片地上长着杂草,想来是村里特意留出的空宅地。

杨应和又说着谢话,宋常富摆摆手:“建房子要想请人,找他。”

他指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他叫大江,出些工钱就行,三间土坯房连灶房带院子大概花个五六两。”

“不过你们要是想自已盖也成。”

“明儿我再来,给你们去镇上报户。”

说完没有多留,离开了。

村里人围着看一会,见没热闹看,也各自散去。

喜月看着空地,与娘和嫂子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第3章 安置落户

洪水来的极快,仓忙逃出来,这一路他们也有试图找过亲人。

问过无数人,都说没看到。

这会安顿下来,赵春兰不免忧心,也不知道娘家人是不是都还活着?

杜巧娘念着娘家人,也跟着感慨两句。

杨应和把东西从车上搬下来,安慰道:“咱先安顿下来,等以后再打听他们。”

也只能这样。

欢儿还烧着,杜巧娘去拍隔壁院门,想问一问这村里有没有大夫。

开门的是个年轻姑娘,十五六岁的样子,模样温婉,还挺耐看。

开口说话,声音也是轻柔:“婶子,是有何事?”

杜巧娘道:“我们是新来的,以后住你们隔壁。”

“我晓得。”

宋腊梅刚才也出来看过热闹,见过她。

“我想问问这村里有没有大夫,闺女生病了。”

宋腊梅摇头:“这村里没有,西边小张村才有大夫,离的不算远,有个五里来路。”

杜巧娘谢过她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