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1 / 1)

最后去的是桐花家,听说杨家买到牛乳,宝秋还替娃高兴。

她自知奶不多,每回倒是喂的久,可不顶用。

这下子好了,娃不用再挨饿。

根生家的听到这事,生出得意来,与村人道:“我可不是白要他们家东西,你们也知道他家回了别人,独独留了我,就是我给喂的足。”

“奶从哪来呀,就是我舍得吃喝,他家送来的东西,说起来是我吃了,还不是进了他们家娃的肚子。”

……

徐氏过来看娃,传了这些话。

赵春兰听着无奈,不管如何她肯喂,总是对自家有恩。

断不会在村里说一句她的不是。

根生家的越发得意,竟慢慢以恩人自居,好似那些奶是她白喂的一般。

杜巧娘不是个计较的人,只作没听见,不去理会。

新铺子这边慢慢收尾,大半墙抹了石灰刷白,只等刷完后地上铺石板。

门窗是杨应和领人做的,大窗宽门,看着就大气。

装上去让人眼前一新,单从外面看已像个铺子样。

便有那过路人,好奇打听要开什么新铺子。

得知是糕饼铺,便担心杨家的糕饼会涨价。

喜月深知铺里生意多是靠价钱实惠吸引过来的,自不会轻易涨价。

她早有打算,寻常卖的糕饼依旧是原价。

再添些精致的新花样,专为那些富户准备,价钱上与食香阁持平。

如此贫富两端的生意都兼顾住。

断不能因为搬了新铺子,失了老主顾。

十月已是寒天,月底这几日因为天阴起风,一日冷过一日。

程连取了牛乳回来,缩着身子被欢儿叫住。

从屋里拿出一个棉坎肩,要他套在身上。

又道:“这些日子忙,顾不上你哥俩,只能挑简单的做一样出来,你先穿着挡些寒气。”

程连鼻头发酸,自打记事就没穿过新衣。

要么捡大哥穿剩的,要么拾别人的旧衣。

强装镇定接过坎肩,摸在手里软乎乎,光看着都软和。

嘴角扬笑:“多谢欢儿姐,这么忙还惦记我,我都不知道说啥好。”

欢欢喜喜把坎肩套在身上,又道:“真暖,真好看,我好喜欢,姐你真好。”

欢儿笑:“你喜欢就好。”

他凑去程望身边:“哥,看姐给我做的新衣裳。”

得意道:“暖和。”

程望嗯一声,看一眼欢儿,道:“真好。”

高兴过程连却开始脱衣,喜月疑惑:“脱掉做甚,穿着好了。”

第267章 借银发作

程连笑嘻嘻回道:“穿外面容易弄脏,套褂子里边。”

折腾着穿好,谁知走两步又开始脱。

喜月紧盯着他,问道:“你这是又做甚?”

程连边回着话边把坎肩脱了重套在褂子外面:“我得让人看看,这是新嫂子给做的。”

喜月笑,欢儿抚额:“这有什么好显摆的?”

“姐对我好,我高兴。”

说罢,咧着嘴得意洋洋去了。

喜月好笑中又觉心酸。

自家逃难时虽吃了苦,却并没有挨过冻。

难以想象又冷又饿的日子,他们是如何熬过去的?

却说程连走到街上,昂首挺胸,好不得意。

街上人都识得他,见他身上新衣,笑着打趣问哪来的。

他回答的极骄傲:“新嫂子给做的。”

于是便有人道:“你哥俩真是走了大运,遇上个这么好的姑娘,要过上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