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们歇着,明天不用特意早起,就四亩稻子不用急。”

杜巧娘交代好几句才离去。

第二天,喜月还是换了一个轻省的活,看着晒在院里的稻谷不让鸟吃,偶尔用竹耙翻一翻面。

再就是朝地里送水。

还有做晌午饭。

其实看粮这活青成也能干。

但宋常贵说不放心,怕他跑出去玩,谷子被鸟吃了就可惜了。

喜月知道必是娘在他跟前说了话。

早上起来全身都是酸痛,她也就认下这活,没再强跟着去地里劳作。

她去地里送水,回来就听到妇人割着稻子说闲话:“亲娘就是不一样,疼自家闺女,咋不让腊梅歇着。”

只装听不见,回去翻晒谷子,烧水,做晌午饭。

农忙做活要吃干饭,烧饭喜月是会的。

就是炒菜,只看嫂子和娘做过。

不过又有什么难的呢?

学着娘和嫂子的样子下油倒菜,炒了一碟子青菜,和一碟炒鸡蛋。

味道不是多好,也不难吃。

盐放的并没有太咸。

怕咸,她一次只敢放几粒,慢慢再朝里加。

一切都很顺利和成功,只是手上被油溅到,烫出两个小水泡。

用水冲一冲,又翻一回稻谷,就把饭菜用竹篮子装着朝地里送。

杜巧娘本来还想着回去炒菜,迎面就看到喜月挎着篮子过来。

看到里面有饭有菜,眼眶一下子就发热。

摸摸她的头:“你比娘想象中的还能干。”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闺女。”

到第二天,炒菜就顺当许多,喜月都生出骄傲之感。

又学会一个生活技能。

院里稻谷越晒越多,到第四天地里稻谷只剩一小片。

晌午送饭过去,已经全割完,都在忙着收尾的工作。

青成早不知道野去哪里,宋常贵扯着嗓子喊,没一会就见他笑嘻嘻从别人家地头跳着过来。

吃着饭还道:“爹,今年的团圆饼还没吃呢。”

宋常贵笑笑:“这两天忙,赶明去镇上买,再割些肉,大伙吃顿好的。”

风调雨顺的一年,四亩稻子他估摸着收的有一千多斤,很是满足。

新帝登基不久就改了赋税,各种杂税加一块也不过十税一,并不多。

农人日子比以前好过太多。

一到秋收,村里人又开始谈论起这些,喜月听完跟着高兴。

粮收进家,才开始想起过节的事。

宋常贵把腊梅叫到房里:“前几日忙,你大祖家和大姑家也该去一趟。”

往年都是她去,今年也不例外。

宋腊梅有些犹豫:“外祖他们前些日子来过,我看过年再去吧。”

她是怕刚闹过那一场,再勾起杜巧娘不快,反正外祖他们是自家人,可以理解。

宋常贵想起哥哥说断亲一事,就没再多说什么,转天一起去集上买肉和点心,让姐弟两人拎着去宋大姑家。

他自个独自回了村里。

拎着两条肉回来的,让杜巧娘把其中一条送去给赵春兰。

“春兰跟着忙几天,叫他们来家里吃饭,肯定不会来,这肉你给送去。”

“虽是一家人,也该好好谢谢他们,回头再舀些谷子。”

杜巧娘知道他肯厚待他们,全是看在自已的面子上,不由暖心。

“常贵,我替他们谢谢你。”

宋常贵柔声道:“咱是一家子,何必说谢话。”

“你心胸宽广是好人,换别人带着两个累赘,还不知道怎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