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1 / 2)

夫家兄妹六个,她嫁的是大哥,下面三个弟弟,两个妹妹。

三个弟弟都未说亲,只有一个大妹妹出嫁了。

家里上上下下八口人,只有三亩田地,饭都吃不饱。

砸锅卖铁,凑了五两银子把她娶进门,老二今年都二十了,亲事没个着落。

都说多子多福,穷苦人家真不见得。

福气在哪没看到,只看到挨饿受累,娶不起媳妇,被人白眼。

公婆都是老实人,守着地过日子,挣一口吃的都难,更别提能存下钱。

大丫打小是苦过来的,没想到婆家日子更难过,好在还算本分齐心。

可就是太本分了,只一味知道省钱,就没想着怎么挣钱。

个个都没闲着,活没少做,可仅能填饱肚子

挖笋晒笋干,家里人也是常做的,卖的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进了自家肚子。

大丫进门后就觉得日子不能这样糊涂着过。

同样的挖笋晒笋干,她只想着卖钱,想着怎么卖出去,怎么卖的价钱高。

尤其和喜月接触后,她们两个小姑娘都能把铺子开起来,并且做的越来越好。

自家那么大一家子,她还就不信不能把日子过好。

有想法并且付诸行动,喜月觉得她肯定能把日子过好。

来到集市,喜月的摊子摆在斜对面。

各自忙活摊上事,空闲时瞥到大丫招呼生意有模有样的。

她丈夫张大奎差些,多是憨厚笑着,时不时挠头,显得很不自在。

落集时,他们带来的两篓笋,还剩一些。

大丫已经很满意,笑的开怀。

当即数出欠喜月的钱:“还清一份我这心里就轻快一分。”

喜月笑着接下:“大丫姐挺有做买卖的天份,一点都看不出头回。”

大丫冲她笑着说:“其实我也是个怕说话的,硬着头皮逼自已开口。”

家里都还有活,话不多说,各自归家。

春日吃青团,是当地的一个习俗,糯米粉掺煮好的艾草和面做皮,里面可以放豆沙馅,也能做成黑芝麻、肉馅等等。

下晌春喜摘艾、洗艾,晾在架子上,只等次日煮艾,做艾团。

邹妈妈喜欢咸口的,一大早喜月去郑家买肉。

回来切成丁,与焯过水的去涩味的笋丁一起炒,再放腌的酸菜,炒过的老豆腐干,开胃又好吃。

煮艾,和粉,忙活一整晌午,才做出两盒青团。

当即打发狗剩送去清乐坊。

咸馅料炒的多,喜月还准备做青饺,与青团相似,只不过面皮是生的,需要蒸后才能吃。

拌饭也是极好吃,晌午索性蒸了糙米饭,另炒了一大盘青菜。

杨应和没吃过瘾锅里的饭就空了,见此状喜月笑道:“夜饭我们还吃这个。”

下晌正包着青饺,贾老板找上门了,笑呵呵道:“听郑大家的说你们做青团,我就想着会不会做青饺,还真做了。”

“我家老婆子是个懒的,和她说了好几回,懒得做怕麻烦,你卖我几个。”

他要买,喜月自不会拒绝,拿盘子给他装了十只,只收材料钱。

他是房主,关系搞好不会错。

贾老板满意而去,去前还道:“下次再做和我说一声,我还要。”

喜月是做了送去青乐坊的,自家吃没功夫做,能卖钱是可以做的。

固然有些麻烦,不过就卖清明前这些天,麻烦不了多久。

程连因此得个寻艾草的活,这东西河沟野地多的是,不过费些功夫采。

只要能挣到钱的活,他什么都愿意做,四处跑着采艾草,跑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