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腊梅搬出凳子让大伯娘坐着,就去了灶下。

宋常贵坐下手也没闲着,拿着没编好的竹箕编起来。

“家里房子不宽敞,巧娘过来后,青成得跟腊梅睡,她那边就说了喜月和欢儿不住过来,反正就隔道墙都一样。”

宋常贵自然没异言:“饭得在家里吃,毕竟她们没出嫁,该跟着娘。”

徐氏就道:“这一点你放心,说句不好听的话,她能同意也就是因为这一点。”

宋常贵倒不觉得有什么,自家也是因为腊梅要出嫁,想找个人操持家务事。

就是搭伙过日子嘛。

这样也好,算的明明白白的,谁也不欠谁。

“那边还问腊梅和青成的看法,看来还是想好好过日子的,腊梅我倒不担心,就是青成,万一外面听点什么再往心里去,你多跟他好好说说吧。”

“还有喜月那丫头,被她爹娇养大的,说一时难改口。”

宋常贵手下不停:“那就叫叔,青成我会好好和他说的。”

徐氏犹豫一下:“彩霞娘家人那边,要不要去说一声?”

彩霞是宋常贵头一个媳妇,这些年逢年过节两个孩子还与那边有走动。

宋常贵手上的活停住:“说一声也成,以后该怎么走动还是怎么走动,这一点不会变。”

徐氏嗯一声:“是这个理,赶明我去一趟。”

“那我拿几个钱给嫂子,总不好空手上门。”

“我去看看腊梅。”

他们说话没刻意避着腊梅,她在灶房里听个七七八八。

这会子见徐氏进来,就说道:“大伯娘,我是没意见的。”

“巴不得有个人进门能照顾爹和弟弟。”

徐氏笑一声:“你是个懂事的,你们爹既当爹又当娘把你们扯拉大不容易,苦这些年也该找个女人过日子。”

第17章 巧娘二嫁

趁天好隔日用过早饭,在村里借了镰刀,赵春兰领着喜月和欢儿去北山割茅草。

桃花村离北山有十多里路,姑嫂三人拖着板车,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

秋日里茅草已经发黄,长在山脚下极茂盛一大片。

都跟喜月人一样高。

话不多说,三人开割,整齐码在身后。

不多时就割一大堆出来。

欢儿用茅草搓成草绳,喜月扶着板车,赵春兰往车上装茅草。

北方的板车只有木轮两边有矮架子,装的稍高一些就很容易滑掉下去。

绳子捆在一边,欢儿扶着装。

茅草极轻,车子最后装的跟小山一样高。

用茅草五花大绑着,倒不用担心走动起来会掉下来。

赵春兰把车绳挎在身上拉板车,两人跟在后面推。

走出几里路,欢儿要换着拉车,赵春兰没让,这草没多少重量。

回到村里已是下晌,茅草卸下来,铺满半边院子。

石头在上面打滚,被赵春兰好一顿教训:“去别处玩,别给我弄的乱七八糟。”

转天又去一回,棚子小半边堆的都是茅草。

晒两日就干透了,趁闲编着草帘子。

做着活就见天上黑压压一片,有大雨之势。

才把东西都搬回屋里或是棚下放着,雨点子就砸下来。

雨下的很大,仿佛一下子回到老家夏天时。

杜巧娘忧心忡忡:“这边不会发水吧。”

手中没银子,她也没力气再逃。

赵春兰往空窗上挂草帘子:“我跟人打听过,这边大的河就一个仙水湖,淹起来也不会淹到村里。”

“那西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