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2)

喜月……。

怀中小人伸手蹬腿,她心惊胆颤的,害怕失手摔到地上。

杜巧娘摇头,把圆月抱走放去竹床上。

喜月摆弄她拿出来的草:“这就是染色的刺红草?”

“早知道你需要,前些日子托人在山下村收的,若是急着用手边没有,去药铺买红苏木也行。”

冲洗一下草料,杜巧娘就放锅里煮,又使唤喜月淘糯米掺籼米。

锅中水变成红色,倒进米桶浸泡着,泡够两个时辰,一次的颜色不够深,至少需得泡两次。

“喜饼做法跟普通的糕一样,不过就是换个模子的事。”

杜巧娘说的轻松,喜月还是紧张,毕竟是头一回:“娘,十六那天没事去镇上坐镇,你在我就不紧张。”

地里活已经不多,不过就算忙,杜巧娘也不会拒绝。

娘俩约好那天去镇上做糕。

回来一趟,也不让她空手去,菜地里白菜萝卜,还有十多个鸡蛋,足放满一篮子。

杜巧娘抱着圆月送她出门,不忘交代:“收的还有些干枣,核桃什么的,十六那天我让宋叔一道给你送过去。”

外面有风,喜月催着她进去:“别给圆月冷到了,我晓得了。”

篮子有些重,她挎在手上,走几步又回头:“快进去吧,又不是离的远,过几天又能看到了。”

杜巧娘抱着圆月退回院里,目送她人变成模糊黑点子才回屋去。

离的是不远,不能在身边日日看到,当娘的总会时常惦记。

傍晚时候宋常贵从地里回来,看到桶里泡着的红米,便知喜月回来过了。

听是接到大活,也替她们高兴,又夸这两个闺女可真是能干。

杜巧娘就乐意听这话,闻之喜色上眉头。

第74章 从天而降

十六这日一大早杜巧娘抱着圆月,宋常贵推着木车过来,身后还跟着三个小家伙。

地里还有活,东西送到,宋常贵又推车回去。

喜月和欢儿早起就忙起来,铺子的糕摆上,又忙准备做糕的活。

杜巧娘把圆月放去西间里,让三个小的在旁边看着,去灶下帮忙。

揉面、做馅、蒸粉,娘仨手下忙不停。

杨应和做着木活,还要盯着铺子,支把手帮卖糕。

他是见惯的,招呼客人并不慌乱。

蜜豆的烤喜饼,一种做成双喜字,一种做成花生的形状,寓意极好。

枣泥馅的白糕,红曲粉添水和成泥,用章子刻上红双喜字,看着极喜庆。

最后一种便是用刺红草泡过的米粉,做成的喜色糕。

初还颜色并不明显,蒸过后颜色更是艳丽,胭红色极喜庆。

袁婆子知道她们今日做糕,特意过来看,看过后惊叹:“你们这手艺也太好了,跟食香阁比也不差。”

喜月在裁红纸,闻言笑道:“我外祖家开铺子做糕几十年,我娘的手艺没得说。”

言语间那个骄傲,让杜巧娘忍不住笑起来。

等袁婆子走后道:“你这个徒弟学的也不赖。”

喜月把胸一挺:“那是自然,不都道名师出高徒,娘手艺好,我这个徒弟当然也厉害。”

“油腔滑舌也不知道像哪个?”

杜巧娘嗔她一眼,把小片红纸包在纸封外面,用红丝线系十字打活结。

忙活大半日,终于把糕都做出来打包好,整齐码在堂间的大竹箕里。

喜月笑着拿糕给三个小的吃,道:“你们帮着看妹妹(姑姑)也辛苦了。”

阿圆埋头吃糕,青成小大人似的说:“看妹妹是应当的,一点都不累。”